为加强和落实艾滋病感染者关怀救助工作,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7月23日,湖北医药学院“关‘艾’健康,消除歧视”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竹山县庙湾村和小家沟村,走访了艾滋病感染者。旨在通过深入走访,了解该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家庭氛围,周边社会关系,及内心想法,并以匿名信的形式传达出特殊群体对社会的渴盼,和对爱的呼吁。
“关‘艾’健康,消除歧视”实践团队抵达艾滋病感染者所在村子
“关‘艾’健康,消除歧视”实践团队与艾滋病感染者交谈场景
通过走访,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他们大多因为贫困,不得已卖血从而染上艾滋。无辜的他们最后却连同走亲戚,赴宴会都会备受嫌弃。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一份责任。志愿者们采访过程中,注意到站在一旁的邻居,似乎跟该感染家庭关系十分密切。当志愿者问道,“你不害怕他们吗?”没想到邻居豪爽地回答“艾滋通过血液传播,他是他的,我是我的,怕啥子呦”
愿广大市民都能如该邻居一样,正视残缺,了解科学预防知识,宽心接纳。
艾滋病感染者每天必须服用的抑制药物
当问起每天吃药情况时,患者形容道“就跟吃饭一样,天天吃,顿顿吃”。据患者描述,每天下地干活的任务非常重,有一段时间因劳务繁重没有服药,结果由此引发的一场大病,几乎差点夺走她的生命,志愿者们听到这里,心里一阵酸楚,现场画面让人动容。
“关‘艾’健康,消除歧视”实践团队临走时,患者家庭再三感谢的场景
临走时,艾滋病感染者连连说着,“多亏了国家的照顾,有这样的好政策和咱们县疾控中心的对口帮扶,我们不仅没有病发,反而日子越过越好。”(湖北医药学院“关‘艾’健康,消除歧视”暑期社会实践队李卓群)
(作者: 编辑:张惟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