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奋斗者】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祝丽芳 刘培
“阿姨,您跟着琴声唱一段,我先听一下您的嗓音和音准。”4月24日,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北路社区肖琴声乐工作室内歌声悠扬,肖琴正免费教居民学声乐。“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片,一眼望去,就能看到肖琴的“与众不同”:她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右眼失明,左眼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
这还不是肖琴“与众不同”的全部:她父亲是盲人,母亲也有脚部残疾。
这位从残疾家庭走出的残疾女孩,却用歌声笑对坎坷人生,成为江岸居民的励志榜样。
三口之家连遭厄运
肖琴今年29岁。父亲因眼部疾病未及时救治,30多年前失明;母亲患脚部残疾,无法行走。
6岁时,肖琴突然发现看东西时,颜色突变、形状扭曲。父亲带着她远赴广州求医,两次手术花光了家中积蓄。
但随后不久,肖琴右眼还是失明了,左眼恶化为弱视,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
上课时看不清黑板,看课本时也要把脸深深地“埋”进书里。原本在全校成绩排年级10多名、性格开朗的肖琴,成绩一落千丈,生活失去希望,只剩下无助、慌张和害怕,变得自我封闭。
歌声带来希望之光
一家三口全成了残疾人,正常生活都变得艰难,还能活得出彩么?肖琴的答案是:能!
唱歌,成为生活给肖琴留下的“一扇窗”。肖琴从小就酷爱音乐,拥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和乐感,一直在校合唱队当领唱。
见女儿把唱歌作为精神寄托,尽管家境拮据,父亲仍靠着在盲人按摩店的微薄收入,每月花200元,为肖琴请来专业老师进行辅导。
因视力差无法识谱,肖琴就采取最笨的办法,提前熟记整首歌的乐谱,同样一首歌,她要花费比普通人数倍的时间来学习。
作为表演艺术,唱歌不仅需要会唱,还要会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看不清老师唱歌时的面部表情,肖琴就用双手摸着老师的脸,以手作眼,一点点地领会歌曲中的情绪表达。
担心肖琴学歌路上行走不便,母亲就骑着残疾人代步车每天接送,风雨无阻。为了帮父母减轻生活重担,上中专期间,肖琴每个寒暑假和周末,都到家附近的超市做导购员。为避免视力残疾影响工作,她每天都提前到工作岗位,熟记下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每一件商品的名称及对应位置,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
当肖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站在专业的高度,学会人生中的第一首歌《大森林的早晨》时,生活仿佛从遮天蔽日的乌云中,射出了一道夺目的阳光。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中专毕业后,肖琴凭借扎实的演唱功底,加入了武汉市残疾人艺术团和武汉市残疾人合唱团,接受更加专业的声乐训练。
2009年,肖琴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舞台。她和三名歌手在第七届湖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夺得女声四重唱第一名。
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没有任何德语基础的肖琴,凭着半年多的苦练,以一首德语轻歌剧《笑之歌》惊艳全场,夺得金奖。
2017年,肖琴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国际声乐大赛,成为比赛中唯一的残疾人歌手,斩获中华民歌组第七名。
从湖北省到全国,再走向世界,肖琴荣获省级以上大奖6项。2016年,肖琴获评武汉市自强模范。
肖琴的故事并不像童话,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肖琴的视力仍在不断恶化,每到夜晚,她就几乎陷入失明状态,无法正常出门。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她的生活范围也被不断恶化的视力,“拴”在“工作室——家——艺术团”这条烂熟于心的“三点一线”上。
但生活,已经教会这位残疾女孩,如何用歌声笑对人生。3月24日,“肖琴声乐工作室”在江汉北路社区挂牌成立。工作、比赛之余,肖琴会免费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声乐教学。
今年55岁的李新建家住硚口。每逢周末,他都来“肖琴声乐工作室”学唱歌。他说:“跟着肖老师,我不仅学习了唱歌技巧,更学到她永不服输、笑对人生的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