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和持之以恒推动的工作。从梁家河知青开始,历经村支书、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40多年来,工作岗位虽然在发生着变化,但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还是扶贫。从2013年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6年都在春节之际深入贫困乡村,看望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讨论精准扶贫。
心中装着百姓,脚下沾满泥土。从河北阜平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遵义花茂村再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习近平总书记已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要走进困难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也曾记得,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沿着进村的机耕路边走边察看地里的葡萄。
“其身正,不令而行。”几年来,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处处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帮助贫困地区真脱贫,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鞭策着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当中,走进田间地头,切切实实作好扶贫工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问饥寒,询冷暖,察民情,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也希望与总书记一同分享喜悦。还曾记得,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看望慰问群众时,75岁村民彭水生就曾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质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你呀,干得不错嘞!”以此为缩影,十八大以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成绩真可谓前所未有。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党员干部就应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彪晓红系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作者:杨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