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如画仙桃
图为:最美排湖
图为:世外桃源
图为:特色养鳝
图为:现代农业
湖北日报讯 沃野千里,春潮奔涌。
大棚里、鱼池旁、田埂上,放眼望去,处处是人勤春早、勤劳耕作的喜人画面。
2016年,在罕见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考验下,仙桃农业农村工作完美收官,富硒开发彰显特点,产业融合涌现亮点,主体培育很有看点,环境整治有了起点,设施升级敲响鼓点。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6年,仙桃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2元,较上年增长7.2%。今年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0元,同比增加300元,增长7.8%,守住了大灾之年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和农村社会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保持住了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危难时刻攻坚克难
雨,瓢泼桶倒;天,好似破了窟窿。
2016年夏天,入梅后连续6轮强降雨袭击仙桃,时降雨量、日降雨量、周降雨量、期降雨量和内河水位不断刷新历史,超过历史极值。秀美水乡,葱郁大地,平地起水,一片汪洋,大堤民垸,四处告急,成为仙桃市民挥之不去的记忆。
烈火烁金,洪水鉴人。面对严峻的形势,仙桃全市上下不乱方寸,沉着应对,顽强拼搏,在仙桃大地谱写一首众志成城、共抗洪魔、保江汉安澜的英雄赞歌,取得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不丢一垸、不死一人”的伟大胜利。“早稻翻秋一个月零5天了,我田里秧苗已经一尺多高,只要天气好,今年赶本有希望!”2016年8月28日上午,仙桃市长埫口镇陈桥村,58岁的村民叶新启一边翻晒玉米,一边与乡亲们聊天。
长埫口镇是当年仙桃市降雨量最大、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全镇11个内垸、9万多村民不同程度受灾,农田受灾11.85万亩,绝收9.8万亩,水产受灾2.0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
连续暴雨让叶新启的10亩稻田全部绝收。灾后生产自救,政府用行动化解了他的焦虑——“帮我们抽水,水抽干后,调来旋耕机整田,接着发种子,送化肥,一趟赶一趟,没误补种。”7月23日,他将已催芽成功的稻种播撒下去。
长埫口镇易王村五组邱运海家里则是另一番景象:老伴陈婆婆忙着剥玉米棒子;大儿子坐在堂屋叠鞋套;69岁的邱运海忙着将叠好的鞋套打包装上三轮车,准备运到附近厂里交货。
邱运海家4亩绝收稻田里补种的秧苗长势正好,3亩多减产的玉米收获后,赶种了九月寒毛豆。老人很是感激:“这一两个月,村上、镇上干部哪天不在村里转?帮助我们减灾复产,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都晓得。”
为确保受灾不减产、不减收,灾后,长埫口镇对所有被淹田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对所有需要改种田块免费提供种子,还给受灾困难户免费发放化肥。至8月5日,全镇改种早稻翻秋8132.5亩,下发谷种12.5万多斤,白田已去枯黄9852.5亩,改种到位8532亩。“从大灾中缓过劲来后,我们就想方设法帮助大家增收。”镇政府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八潭、大福等村采取九月寒毛豆接茬西兰花的种植模式;三垸村、雷家村等地种植甜玉米、苤蓝等延秋蔬菜;莲子湖、湘莲湖区域受灾的莲藕、藕带、莲子种植户,改养鱼、小龙虾。仅大福村就种下7000多亩九月寒毛豆。
在长埫口镇陈桥村、田李村、易王村、大福村等村,早稻翻秋的水田里秧苗青葱,鲜绿的毛豆苗已经一尺多高。
曾经饱受渍水之苦的田野,又见一片碧翠。“水退到哪里,生产自救就到哪里!”当生产自救的集结号吹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转换频道、转移战场,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扎实开展抢排、抢管、抢补、抢改、抢防、抢调“六抢”行动,农业复产自救攻坚战全面打响。
从堤坝转战田野,从防汛排涝过渡到复产自救,仙桃又响起了机耕船、旋耕机的轰鸣声,绝收的稻田又见一片绿洲,打了一场大灾之年不减收、生产补救保目标、恢复重建促和谐的漂亮抗灾减损仗,赢得了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新型主体播种未来
桃花粉,梨花白,红杏枝头朵朵开。
沿着阡陌、觅着花香,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走进位于胡场镇的阿尔迪有机生态园。“注意头上的果子,不要碰坏了。”眼前是一片整齐的桑树林,饱实的桑葚挂满了枝丫,一个多月后就可以上市了。田垄间,“园主”宋啟煊正在与员工铺展地膜,方便游客进入林间观赏、采摘。
今年57岁的宋啟煊,是仙桃市张沟镇宋场村人,17岁高中毕业便开始“闯荡江湖”,凭着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2007年,年近50的宋啟煊,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正是“人生丰收时刻”,而他却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成立湖北阿尔迪有机物发展有限公司。“江浙地区经济发达,高端水果种得好,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成都休闲农业模式值得借鉴。”宋啟煊觉得仙桃紧邻武汉、交通发达,可依托本地肥沃的土地资源,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对接,走农旅融合的路子。
2013年,宋啟煊在胡场镇潭湖村流转土地1650亩,建立湖北阿尔迪有机生态园,走上现代农业的探索之路。
截至目前,宋啟煊已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为管理好园区,宋啟煊与省农科院和国内外农技专家签订协议,常年驻园现场指导。引进了美国、法国、韩国、突尼斯、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优良品种,如今园内草莓、火龙果、樱桃、杨梅等30多个水果品种,都是从外地引进而来。同时,他将持续投入4000万元,修建民俗文化长廊、休闲亭阁、研学基地、亲子体验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等配套设施。“随着园区枇杷、梨子、柚子等果树挂果,园区将呈现‘日日鲜花盛开,天天瓜果飘香’的美景。”宋啟煊说,要让游客“忆得起乡情,勾得起乡趣、锁得住乡愁”。
在生态园发展的同时,他也时刻不忘回馈桑梓。每年拿出300万元,招聘100多名周边农户到园内务工,同时学习果树栽培技术。累计出资30万元,支持潭湖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全村45岁以上的农户购买农村养老保险。
作为仙桃市政协常委,他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水乡园林综合体。
2016年,在海南从事生物科技创新10多年的龚守成,看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返乡投资1000万,在鲫鱼湖流转1000亩土地,办起富硒生态养殖基地,精养南美白对虾、水蛭、黄古、小龙虾等名特优水产,建成当年即实现产值1540万元,盈利500多万元,亩纯收入近8000元。今年,公司将联合周边村渔农组建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乡邻闯市场。
西流河镇仁盛岭村党支部书记周卫国,在秸秆中找到商机,出资成立合作社专门种鱼腥草,供应给云贵川地区的商家,每亩纯收入有望过万元,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暖了荷包,一举多得。他还将村里建档立卡的155名贫困乡亲纳入到合作社,集中入股,统一播种,按时分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和他们一样,在仙桃,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分子接过农业生产的“接力棒”,成为新时期的“农二代”,并努力演绎“点土成金”的神话。
“种类多样,发展多元,水乡田园特色突出,示范带头作用明显。”2016年,仙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井喷式、加速度成长,共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15家,家庭农场669家,其中合作社注册资本突破80亿元,资产达百亿元以上,社员人均纯收入1.8万元,比同类非社员平均高出5000元以上,带富了一方农民。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吸纳成员超过16万人,链接到全市60%以上农户,由此带来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快速扩张,催生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眼下,一个以主体引领、网络农民、规模经营、技术集成、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正在广袤农村悄然兴起,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形成,成为牵引仙桃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仙桃还将拿出一系列“福利”,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合作经营新水平。
富硒农都“硒”望无限
富硒大米、富硒大豆、富硒西兰花、富硒菜籽油……今年2月10日,湖北硒楼富硒农产品展示中心迎来一批特殊客人,省委第十五检查考核组来仙桃考察时,对展区琳琅满目的富硒商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盛赞仙桃富硒产业“硒”望无限,富硒农都建设大有可为。
4月22日,杨林尾镇江水清富硒生态养殖基地,崭新的钢架大棚格外打眼。基地负责人龚守成兴高采烈地说:“引进温室大棚育苗,一年能卖两茬虾,收入可翻两倍。”
去年5月底,龚守成看准仙桃富硒产业广阔前景,流转杨林尾镇五丰村土地1000亩,试水富硒南美白对虾养殖,努力打造华中地区一流富硒水产品牌和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8月富硒虾上市销售,每斤卖到25元,比市场同类产品高2-3元,且供不应求。短短4个月,公司实现产值1540万元,盈利500多万元,亩平收入达8000元。
“富硒是资源,也是金字招牌。”4月25日,当唯特富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一商贸公司签订一份大单时,袁友元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没有富硒开路,唯特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高开高走。”袁友元说。
袁友元是湖北唯特富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9月,投资2600万元,引进德国生产线的唯特公司正式投产。
用袁友元的话说,“唯特有点神”,打着“硒贝乐”商标的五大类、70多个品种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6个月销售了2000多万元,仅春节前后,就突破了600万元,“放在抽屉里的订单至少还能生产两个月”。
江水清、龚守成、袁友元是仙桃着力开发富硒资源的生动案例。2016年,该市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下,富硒产业基地呈现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眼下,已高标准建成环排湖10万亩富硒油稻、沿汉江5万亩富硒豆麦、沿东荆河3万亩富硒西兰花、沙湖湿地2万亩富硒湘莲等20万亩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荆楚富硒粮仓、中国富硒农都”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
富硒产品开发、富硒品牌创建同步进行。依托中粮米业等龙头企业,富硒粮油、富硒瓜果、富硒水产、富硒畜禽等产品陆续面市,并实现规模生产。“荆楚香”天赋硒米、“福临门”富硒米、唯特富硒豆豉、“蒿草湖”富硒鸡蛋等富硒品牌俏销市场。其中,“荆楚香”天赋硒米、“福临门”富硒米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楚福菜籽硒油、什裕硒米、排湖硒蟹等一批富硒商标正在注册申报之中。
仙桃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且中性偏碱,可供开发的富硒面积超过210平方公里。硒资源分布广、含量高、质量好、可持续。天赐硒源,让仙桃农业散发独特“硒”引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新型主体投身富硒产业开发。今年,中粮米业订单生产面积将扩大到5.5万亩以上;湖北唯特富硒科技以高于市场价格0.3元,与郑场镇10个村农户签订富硒大豆3000亩生产合同;阿尔迪有机农业园打富硒牌,唱生态戏,发展1600亩富硒瓜果采摘基地。
过去一年,仙桃着手盘活硒资源、放大硒元素、孵化硒产业,高水平组建起了集富硒产业办、富硒产业开发研究院、富硒产品展示中心和湖北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四位一体”的湖北硒楼,对已探明的5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丰富和完善,着手推动“4321”百万亩富硒农业板块建设,当年发展集中连片富硒农业产业基地18万亩。
今年,仙桃将加快推进第四期“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程,实现1:50000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全覆盖,摸清富硒家底;加快富硒产业开发,重点围绕“两圈两带”(沿汉江带、东荆河带,环排湖圈、沙湖圈),构建百万亩富硒产业开发生产格局,强力推进中国富硒农都建设。
撰文:仙宣 摄影:肖波
(作者: 编辑:连明明)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