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精彩宣讲

55个专家团队扎根鄂州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19 23:31:04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吴欢莉 程宾玲

鄂州,一座因钢而兴的传统工业城市,两年前高新技术企业仅39家。如今,已有包括3位院士在内的55个专家团队扎根,培育科技创新项目126个,正在通过企业转化的项目达73个。

两年间,鄂州悄然植入科技创新基因,是什么推动了这一变化?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校市联姻,转换动力

“我们的短板是产业结构偏重,优势是与高校云集的武汉毗邻。”鄂州市科技局局长赵德辉说,去年初他率队到武汉高校一待数月,地毯式寻访适合产业转化的科技项目。

过程虽然辛苦,却没有动摇鄂州市委、市政府推动校市联姻的决心。鄂州渴望科技创新促转型,高校和科研院所期冀成果价值能体现,双方越谈越拢。

走进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大厅,墙上挂着“高端人才供给,高端产业孵化”的标语,这是鄂州市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科研工程化平台的目标。去年4月,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院长刘谦说,工研院从学校引进项目团队,推动成果小试、中试,孵化为高新技术企业。短短一年半,入驻团队达34个,孵化企业近1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7人。

鄂州还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武汉爱民制药李时珍研究院等展开战略合作,并对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华中师范大学等,策划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短期看,初创型科技企业GDP和税收贡献肯定不如钢铁等重工业。”市委书记李兵说,但从长远看,科技创新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的必要探索。

投资引导,挖掘潜力

“针对招才引智,我们出台系列创新措施,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市改革办主任范玉姣介绍,成果转化缺资金,先由政府投融资平台注资,待项目成熟后退出。像工研院一成立,市政府就提供5万平方米办公场所,每年拨款6000万元,支持播撒“科技种子”,5年期满按本息收益退让股权。

“通过创新资金扶持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市委组织部部长何文说,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政府给予50万至200万元资金扶持,还提供“领投+跟投”“参股不控股”等金融服务。华威科总经理李春阳说,刚创业时,政府启动1000万元配套股权投资,与公司约定3年后“零成本退出”。

赵德辉介绍,政府两年来共投入科技经费2亿元,投资引导资金12亿元,交给国有独资的昌达公司运作,撬动社会资本70多亿元,力促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挖掘创新潜力。市金融办统计,全市今年引进30亿元中经盛世创新投资基金、5亿元长江科技创新产业基金、2.5亿元军融创投基金等,大大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前三季度,全市已发放创业贷款3008万元,扶持创业590人,带动就业2560人。

服务留才,激发活力

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领衔的全数字PET/CT项目,被称为鄂州“1号科技工程”,将引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技术产业化进程。明年初,这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顶尖技术将迎来市场检验。“没有鄂州的创新体制和政策,成果转化不会这么快。”技术团队成员刘世豪对两年前“3天拎包入驻、7天注册公司”记忆犹新。

考虑到科研团队普遍缺乏市场经验,鄂州市主动联系商学院教授、企业家,请他们开课指导。此外,还推出“青英汇鄂州”“新鄂州人”等工程,为引进人才免费提供后勤保障,5年内每月给予生活补贴;对当地自主创业者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最高2万元场租补贴和2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

“在这里,我们只需专心研发,其他事不用操心。”万度光能公司30岁的常务副总经理荣耀光说,鄂州制定提高科研收入比例的政策,其中主要依靠智力投入的项目最高达70%,科技人员和研发团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项目收益,其所得可达70%-99%。

截至上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7亿元,新增发明专利申请62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9件,位居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