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日,应城市义和镇新六村干部正在测量鱼池堤坝。这个投资100万元的整治项目,将今年洪水淹没的地方建成120亩精养鱼池,每亩可增收6000元,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0万元。 (视界网 郑毅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郑毅
一个多月来,省委办公厅驻应城抗灾救灾工作组视救灾如救火,把群众当亲人,送温暖,树信心,化险情,解难题,激活力,促发展,保稳定,可谓日夜奔波、马不停蹄。
工作日志中的忙碌身影
有灾情的地方,就有工作组忙碌的身影。
白天顶烈日、冒风雨、踏泥泞,晚上星辰做伴、蚊蝇为伍,风雨无阻深入一线,与民同苦,逐村踏勘,逐户走访,省委办公厅工作组不到20天就与当地干部一起跑遍9个乡镇近100个乡村、社区和企业,行程3000余公里,在此期间车胎先后爆了3次。
摘录工作组每天记录的部分工作日志,可以更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忙碌:
7月29日凌晨1时,到汉北河堤天鹅段实地查看险工险段;
8月4日上午9时半,冒着瓢泼大雨到南垸良种场查看四分场受灾情况,由于大雨淹没道路,只能穿越秆高2米多的一片玉米地,踩着黏土步行5公里,实地察看农田受灾情况;
8月8日晚11时,再次冒雨来到老观湖溃口处查看施工进度;
8月11日凌晨3时,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武警水电七支队领导来到老观湖溃口现场查看合龙情况,一干就是5个小时;
而在8月17日这一天,工作日志满满写了1000多字,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几乎没有歇息……
当工作组一行冒着高温徒步来到黄滩镇刘垸村时,72岁的老支书刘咬清动情地说,没想到省委会派工作组下来细查灾情,也没想到洪水来时政府组织群众转移这么及时,更没想到安置受灾群众这么周到!
一线作为的大爱情怀
每到一处,工作组就带去省委、省政府对灾区群众的问候,鼓励基层干部群众树立信心。
在实地查看全市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应城二中时,工作组发现这里人员太多,存在隐患,当即与市委、市政府碰头会商,提出“化整为零”建议,并达成共识。很快,2650名受灾群众分散到113个安置点,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疾病传播、社会稳定的风险。
就在记者走访灾区时,还有铁塔、王台、柴咀、龙湖等村泡在洪水里,沿途堤岸常常可见临时搭起的帐篷,以便放置各家抢救出来的器物。
在老观湖溃口封堵成功后,排渍排涝成为全市抗灾救灾工作重点,要让受灾群众尽早回家成为工作组的目标,加快老观湖、龙赛湖淹没区渍水抽排速度成为干部群众的心结。
为此,工作组多次到省防办等单位汇报、沟通,争取支持,从老河口、丹江口、团风县等地,调来抽排水设备42台套。同时,督导全市筹措资金,购置抽排水设备48台套,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开展自救。
工作组还坚持每天到排水现场进行督办协调,根据现场出现的不同情况提出建议,要求抽排责任单位和专班人员科学调度、安全生产,按照“歇人不歇马”的工作方式24小时不间断抽排。
工作组组长余大桥说,天灾无情人有情。检验抗灾救灾工作的成效,不是看我们做了多少事、受了多少累、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而是要听灾区老百姓源自内心的评价。
定制战略上的智慧考量
救灾重建要把握关键环节,要有应对之策,这正是智慧的考量。
工作组与应城市委、市政府紧密配合、协力联动,在争资立项、复产复建方面,量身定制了应急谋远、整体提升的重建方案。
首先,明确项目争取的“线路图”。针对农业受灾、水利交通基础设施损毁、民房倒塌严重等实际情况,工作组会同应城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抢当期、保当年、管长远,结合国家支持项目和应城市“十三五”规划,深入研究恢复重建的总体方案、专项规划,提出6大类200余项应急项目、补短板项目,第一时间到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登门汇报、请示政策、争取支持,夯实恢复重建的资金和项目支撑。
其次,构建灾后恢复的“重建图”。强化“先动手、后伸手”意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力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在统筹推进工业复产达产、农业抢种补种补栏补苗的基础上,重点紧盯11月底前倒损房屋重建全部完成的工作目标。工作组会同应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恢复重建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科学规划、明确标准、保证质量,倒排工期,大战一百天,把大灾区变成大工地,确保全力打赢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在定制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工作组还协调应城市政府从财政调剂500万元作为政府控股担保基金,按1:8放大成4000万元的贷款规模,免抵押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和程序,支持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受灾经营主体迅速恢复生产、提档升级,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目前,应城市已完成改种补种面积7.2万亩,占计划的96%。其中,完成“早翻秋”面积2.5万亩、蔬菜面积2.2万亩、秋玉米1.5万亩、秋杂粮0.8万亩,其他0.2万亩。
(作者:连明明)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