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摘录 旅游
联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实施旅游信息互通,探索推行旅游“一票通”。引导旅游企业联合“走出去”,合作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促进形成区域性大型旅游联合体。
本地解读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湖北、湖南、江西3省在旅游区域合作方面提出四项举措。
一是推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卡”,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致力于服务惠民,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响彻全国的旅游目的地。据了解,“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卡”目前正在制作中,游客持此卡将可游览3省约50个主要景区。
二是共同开展旅游促销产品宣传,丰富区域旅游产品。
三是推动市场互动,目前已经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旅行社大联盟。去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已推35条高铁惠民线路,今年也将陆续推出相应旅游线路,实现3省31市无障碍旅游。
四是提供旅游公共资讯服务,共同制作旅游画册指南等。
(见习记者王东方)
四市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年底即时结算
规划摘录 医保
探索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和“医保直通车”制度,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城市群内通用,逐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建立区域内医保基金跨省结算机制,逐步实现跨地区参保人员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跨区域实时监管,建立参保患者异地就诊协同管理机制。
本地解读
市人社局透露,今年年底我市与长沙、合肥、南昌三市有望实现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受益对象为“按照四市职工医保有关规定参保,并符合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
在不改变四市现有政策及管理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四城市将本市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各5家左右,药店暂不纳入)延伸到其他3个城市,本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可直接持卡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按参保地有关规定即时结算医疗费用。
将来,湖北、湖南、江西的医疗卫生资源将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城市群内居民看病,可实现异地就医,医保即时结算。
昨日记者从省市卫计委了解到,这是城市群医疗卫生合作的方向,将逐步实现。
(记者章鸽 刘睿彻 通讯员彭燕娥 田中文)
湘鄂赣已签协议鼓励高校学分互认
规划摘录 教育
推动武汉、长沙、南昌等地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建设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的交流合作。
本地解读
“《规划》中专门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合作交流’,江西、湖南和我省在教育领域具有各自鲜明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亮点,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昨日,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必将不断拓宽教育合作领域,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三省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2012年9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在武汉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湘鄂赣三省将在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协议鼓励湘鄂赣三省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术交流、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此外,长沙、南昌、武汉两年前就已签订教育合作协议,逐步以课题形式破解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考中招政策、发展性评价、高效课堂教学等;大中专院校在重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毕业生就业等,鼓励学校之间联合办学;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区域教育信息网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城市间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合作共建,培养教育品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交流等。
(记者王刚 宋兰兰 通讯员梁炜 邹永宁)
今年探索建立城市群统一人力资源市场
规划摘录 人才
建立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城市群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
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政策对接,逐步统一区域内社保标准,实现城市群同类社会保险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顺畅接续和合理转移。
本地解读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去年7月,在我市已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体化发展首届会商会,达成了一体化合作共识,签订了一体化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四市参保退休人员实施异地年审、持四市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在四市就业创业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等9项工作。
今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立四市一体化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实行就业创业政策互惠,就业岗位信息互通;统一打造人才交流服务品牌,定期举办长江中游城市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在人才培训、派遣、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方面进行合作;统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共同研究制定体现各种不同社会群体相对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严峻挑战,完善社保关系无障碍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社会保险经办互认确定机制;建立一体化维权体系,四市联动,建立统一的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互联互查机制。
今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着重推进三项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改变四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分割,改变城乡居民就业权利存在差异的问题,其次要探索建立覆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健全区域一体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记者 章鸽 通讯员 彭燕娥 田中文)
省会城市机动车环检互认已成共识
规划摘录 环保
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合作,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快速通报机制,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联手防治大气污染,实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监管执法联动。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环境治理跟踪机制、协商机制和仲裁机制等,加强联合监管和纠纷调解工作。
本地解读
市环保局透露,目前我市与长沙和南昌等省会城市在机动车环检互认方面已取得意向性共识。
相关负责人说,一旦实施环检互认,届时在三市注册、异地使用的车主不再为办理机动车环保检测异地委托而烦恼,可就近到当地环检机构进行环保检测,并领取环保标志。同时,三城市也希望能借这一平台共享高污染排放机动车信息,在三市内异地使用的黄标车及环保违法车辆也将受到当地环保、交管部门的监控和处罚。
此外,在大气污染的监控上,市环保局污防处表示,虽然现在空气检测数据公开透明,但城市间进行联防联控很有必要。三省互为邻居,一旦发生重度污染,可以在城市群之间提早预警,提醒市民进行预防。
市环境监测中心表示,去年10月我市曾首次联手北京、济南和合肥等共同开展污染物追踪观测,这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也为湖北与湖南、江西三省之间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后,随着三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省的所有监测项目数据都可进一步透明公开,成为分析三省之间大气污染带移动和变化规律的有效参考值。
(记者张晟)
三地共同推广
新能源汽车
规划摘录 科技
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合作协同创新,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本地解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科技合作正在从体制建立向具体业务上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团发展,最先取得突破的就是科技领域。
2012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科技厅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三角”科技合作正式启动。2013年,三省会城市的科技局长就在武汉召开了首次科技合作联席会。2014年,三地间的科技互动更加频繁。
据了解,今年还将召开三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交流会,城市间将优先购买区域内出产的新能源汽车在本地示范运行。
(记者熊琳晖)
(作者: 编辑:王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