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田间地头,田祥森(左)与农民谈生产、拉家常。(本报视界网 陈钰 陈主权 摄)
荆楚网讯 记者 张晓峰 陈春保 吴文娟 夏永辉
当了37年村支书,四次请辞被挽留。村民们说:“我们就是相信他!”
老百姓的信任,是最可宝贵的为政资源。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领头人田祥森,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大伙如此拥戴?“人民群众永远是考官,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不轻慢、不糊弄、不松劲,勤勤恳恳做人做事,才能拿高分,得信赖。”7月20日,现年61岁的田祥森一语道破。
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兑现
距离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156户,650人,耕地427亩,人均不到1亩。偏远、贫穷的李山村,曾让人望而却步。
1976年,24岁的田祥森放弃在乡镇民政办端“铁饭碗”的机会,回村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你爹去世早,乡亲们帮衬了我们多年,你要尽力报答!”老母亲反复叮咛。
那时村里“集体是个空壳子,对外是个债坨子,家家住的土坯子”。换个路子,把部分好田好地调出来种茶,是田祥森上任后的第一着棋。“茶叶能当饭吃?!”70多岁的叔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数落他是个败家子。一些人拿着三十年不变的承包合同上门“理论”。
田祥森承诺:“调田的农户,一律吃商品粮,每亩每年补偿1000斤稻谷。”“3年后,让种茶的乡亲大把数钞票!”
以诚证信。第一年,茶叶几无收获。为凑齐买粮食的钱,他取出仅有的2000元存款,卖掉自家一头牛和两头猪,连妻子陪嫁的一对耳环也卖给了货担郎。在他的带动下,村委会主任田飞龙、党员田德志也拿出部队转业费,终于给群众按时兑了现。
接下来的3年里,田祥森18次奔走于北京、武汉、广州,请专家、办公司、制珍品、创品牌,出差途中,吃的是盒饭、坐的是硬席、喝的是自带的白开水。有一次从北京出差回来,到了蕲春县城已是晚上8点,田祥森身无分文,向一个朋友借了20元,花10元住了一晚便宜旅社,第二天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张返乡的车票。
以公心,换民心。如今,李山村茶产业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
官比芝麻小,事比头发多,心比子女细——当好村支书,田祥森经受了种种考验。
2008年9月,有一晚下暴雨,村民王梦林11点打来电话:“田书记啊,我是老王,我家的路被冲了,你要在两个小时内帮我搞好哦。”
田祥森摸黑赶了几里山路去查看,在雨中忙了半个多小时,疏通了涵管。临走,告诉王梦林一声吧,可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回应,原来,王梦林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睡着了。
看到老书记浑身泥水,年轻许多的王梦林不好意思了:“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看干部对我们老百姓到底咋样。”
就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李山人心里有底:书记说话,一句顶一句,算数。
认准了的事,一定干到底
李山村156户村民散落在“七沟八梁十面坡”上,以前,很多村民忽略房前屋后的卫生,牲畜粪便、污水、垃圾四处可见。
田祥森决心改变山村卫生环境。从2000年起,他只要在村里,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手握扫帚,清扫从家门到村部的马路,并负责打扫村部厕所。
起初,一些村民直言:“你这是图表扬、作秀!”
田祥森却没把这些话当回事,至今“秀”了13年。
20日,记者进村采访的当天,田祥森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把厕所里里外外仔细扫了一遍。
今年“三万”洁万家,当初说闲话的村民,也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老田想得早,做得早”,村委会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也事半功倍。
行走李山村,只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地上洁净清爽。村民田建英说:“现在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
61岁的田桂芳患有智力残疾,自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田祥森夫妻俩对他照顾有加,田桂芳在家里一住就是10年。
87岁的五保老人田姣莲,生病后的8年来,田祥森每隔三天就要去看一次,看看她的药吃完了没有,陪她说上几句话,帮她打扫一下卫生;村民詹海江收养了五个孤儿,在没有实施新农合之前,这些孩子每年看病吃药的开销不少,除了村里报销一部分外,每年田祥森都要垫上一些钱。
田祥森的真心还感染和带动了村民们。村里的老党员陈谷花用5年多时间,坚持照料一个生病的五保老人。修李山村公路时,身患肝癌的村民陈耀汉不能上工地,专门托人送来50元,带口信说:“请田书记收下,这修路,我陈耀汉也出了点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