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频道 > 武汉新闻

中南民族大学“民大节”传递各民族独特文化受热捧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11:45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讯(通讯员 李昕玥)六艺集于一身,七弦奏响乐曲。6月1日下午两点,中南民族大学第六届民族文化交流节在南湖运动场举办。中南民族大学的“民大节”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意在展示各民族文化,凝聚各民族力量,促进民族间和谐发展。“民大节”通过还原展示各民族独有的风情、山水、人文、文化,不同民族学生互动游戏等方式,传递各民族的独特文化,达成各民族间友好交流。

本次民大节的主题是“六合同春 七弦和音——中国节 中国结”,“六合同春”本为古代中国寓意纹祥之一,指天地四方,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以“六”展开,代表了对各方来客及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诚挚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六也代表第六届;七弦指古琴,代表传统文化,七暗合七十华诞,和音指各琴弦紧密配合。寓意街巷阡陌,四海一家,向中国结一样紧密团结,互相交流民族文化,以民族团结之歌共贺祖国七十华诞。

本次“民大节”主要活动包括游园会、文艺晚会及篝火大联欢,活动地点均位于南湖操场。

游园会现场活动丰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壮族、傣族、哈尼族、蒙古族等14个民族共同展示了本民族最富特色的风物,携手带来一场民族盛宴。游园共分为五大板块:服饰文化板块、饮食文化板块、婚俗文化板块、民族体育竞技板块及非物质文化板块。参与此次游园会,不仅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品尝民族美食,还能亲身感受不同民族相同的热情好客。南湖操场上,各民族摊位一字排开,整齐有序,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穿着各族服饰的讲解员尽情地为同学们讲解,吸引了很多民大师生、武汉其他高校的少数民族同学、外国友人及附近的居民。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其最负盛名的民族节日。在彝族的摊位上展示出了本民族极富特色的服装、酒具、首饰等,睹物思远方,让我们畅想彝族的风情;藏族富有民族特色的帐篷在南湖操场中央十分引人注目,藏族摊位提供编藏辫服务,用五彩的头绳编成的小辫,受到十足的欢迎;傣族摊位则将“泼水节”带到现场,盆、杯和水枪都成为泼水的器具,在飞扬的水珠之中,暑气消散,炽热退去,留下的是最诚挚和美好的祝福;汉族用多样的方式展示了汉族传统文化、中华乃礼仪之邦,最能代表中国汉民族文化内涵的莫过于汉服。汉族摊位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汉服,展示汉服的华美和汉文化的典雅庄重。

民族美食是最不容错过的。“粘豆包”是满族的传统事物,香甜软糯,口感独特;哈萨克族提供的食品种类繁多,例如馕、酸奶疙瘩、咸奶茶等;哈尼族美食有芭蕉心炒肉、凉拌鸡、哈尼豆豉;壮族则是靠着“螺蛳粉”独特的味道引人注目。

特色民族游戏抓人眼球。纳西族摊位开展了富有难度的东巴文猜字游戏,同时还开展了传统蹴鞠游戏,引得众人纷纷参与;蒙古族的游戏更显豪迈,在蒙古包附近还进行了打布鲁和抛嘎啦哈(猪、羊、狍子等动物后腿骨)等游戏;塔吉克族为大家夹弹珠的小游戏。

晚上,南湖操场上演了民族节文艺晚会。开场由激扬的民乐点燃气氛,楚之澜民乐团带来了水准极高的开场表演,《庆典序曲》鼓点激昂,十分具有特色;还有来自音乐舞蹈学院的蒙古族民歌《莫尼山》,悠扬的曲调中一览草原美景;中南民族大学京剧团将传统样板戏《沙家浜》搬上舞台,在“智斗”中回顾先辈革命的风采;来自大学生艺术团光影交响乐团的《Freak the handclap》让观众沉浸其中;晚会以《民族大联欢:我和我的祖国》结尾,五十六个民族穿着本民族的服饰,一同唱响对祖国和明天的美好祝愿。

据了解,从第一届“美食文化节”,再到今年的“六合同春 七弦和音——中国节 中国结”,六届“民大节”的举办,为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承中南民族大学的文化根基、提升民族类院校的文化氛围做出其应有贡献。“民大节”不仅是中南民族大学的节日,更是各民族学子的盛会,来自祖国四方的各族儿女相聚一堂,用自己的语言,共同抒发对民大最美好的祝愿。

文化 传统 民族 摊位 中南民族大学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