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素颜写真登央视:洗去繁华和喧嚣 红钢城的夜藏着这个城市的心跳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2日07:1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红钢城百乐汇舞厅入镜

图为:武汉长江大桥铁路养护班工人争分夺秒工作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

这是我们熟悉的武汉,却也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武汉。

昨晚 20:05,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播出第二集——《武汉》,在50分钟片长里,以一天24小时为轴的武汉,除了蒸汽升腾的过早和热闹喧嚣的宵夜,除了曾经的大武汉标志江汉关和而今灯火辉煌的长江主轴外,光谷汹涌的创业人潮与夜色下老去的红钢城舞厅一同出镜。

24小时串起这座城 熟悉风景外,光谷和红钢城也能直击人心

说武汉,不能不说过早。跟《城市24小时》第一期《郑州》从零点的火车站讲起不同,《武汉》篇是从7:00开始。

常住人口 1200万人的武汉,据说有500万人会在7:00-9:00走出家门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早餐店,而过早中出镜率最高的热干面,会让这个城市一天消耗掉2000多吨碱水面。

过早之后是出行。于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自然联结出大桥铁路养护班工人的速度与激情——他们需要在两趟火车经过的天窗点里完成工作,70分钟,争分夺秒。

过早、过江、江汉关、武大、东湖、风光村、知音号、省博编钟表演……那些让我们熟悉的武汉之外,许多人不熟悉的武汉更加打动人心。

12:00,镜头的视角来到光谷。作为武汉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区域,光谷是什么?是机会,是资本,也是创业者眼中的伤心之地。而它,还拥有外卖小哥口中“世界上最难等电梯”,也是拥有9种出行方式,“却没有一条线路能够让我尽快回家”的拥挤之城。

App运营者在这里寻找机会,他们坐在台阶上用电脑远程办公,中午吃十块钱一盒的盒饭,接受投资人的询问。而在他们身边,早餐店老板说,现在做生意,离不开“众筹、P2P和小程序”。

它也记录了红钢城里门票还卖5元钱的百乐汇舞厅,这里的人几乎都是老武钢,他们跳的是野生于武汉民间的“三步踩”,谈论的是过去和他们已消逝的青春。

不沉溺于表象魅力 不是城市婚纱照,而是城市素颜写真集

50分钟,24小时,但《城市24小时》武汉这一集的故事,是导演纵红雨、麦克峰以及主创团队拍摄两年的成果。

昨晚,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时纵红雨提到,他们的素材累积曾达到几百小时,最终成片用了接近2000个镜头,4996个剪辑点,“比其他城市多三分之一。”

用24小时贯穿一个城市,用代表不同时刻的人来使整个片子更生动,纵红雨说,拍摄两年主要是因为内容在不断平衡和调整,“说城市就要说地标,那什么才是武汉的地标?一个时间段里最突出的地标和适宜于表现它的人到底是什么?这些都要慢慢找。”比如武钢百乐汇舞厅里领舞的李成红,团队前后拍过4次。

说武汉故事,纵红雨和麦克峰其实驾轻就熟——他们本来就是武汉人,麦克峰在2015年推出的武汉纪录片《城市之光2.0》,曾经刷过很多武汉人的屏。

因此,他们镜头下的武汉,跟大家熟悉的央视纪录片有许多不同。比如光谷创业的艰辛,比如红钢城老舞厅背后的落寞。

纵红雨说,最开始拿到“武汉24小时”的命题作文,创作团队根据自己对央视的臆测交了提纲,“结果被打了回来。”在他看来,这集讲武汉的纪录片不是“城市婚纱照”,而是“城市素颜写真集”,“你说我们镜头下的红钢城是城市不好的一面吗?不是。这才是这个城市喧嚣之后留下来的温度,我们希望放进去一点不同,呈现这个城市真正的温度、温情、心跳和热血。”他觉得,这个片子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价值观,“我们不一味去说它表象的魅力,而是告诉这个城里的人,要怎么去热爱这个城市。”

武汉素颜 【纠错】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