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民工们在项目职工服务站
楚天都市报记者黎先才 通讯员彭焕
昨日,32岁的黄冈籍农民工董晏博和数名老乡,兴致勃勃地重返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开始工作。过年前,他按时收到月工资加奖金近万元,心里乐开了花。
这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确保11.6万名农民工工资发放、保障农民工福利的一个缩影。
实名管理,让农民工干活有据可查
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高峰时有400余人,2016年起,项目部在全国率先推出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
董晏博是该项目挂板工,进场初在实名制管理平台注册了,得到一张一卡通,既是门禁卡,也是项目消费卡,还是发放薪酬的工资卡。
董晏博说,以往的工地,工作量和考勤常由劳务人员或包头工记录,工资结算时易扯皮。如今,个人信息录入上述平台后,自己在手机上可随时查看工作量、工资等信息。“让农民工干活有数据,讨薪有实据。”项目书记孙静说,该平台以实名制一卡通为核心,涵盖承包企业、劳务企业、监管机构、建筑工人四个层面。中建三局作为总包方,与劳务公司分包方和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建立工资共管专用账户,实行银行代发工资制,总包方具有监管职能,为农民工工资足额支付、月清月结提供保障。
据介绍,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目前共登记注册了11.6万名农民工,有141个项目上线实名制平台进行工资结算。
人文关怀,让农民工感受家的氛围
从事建筑业的父亲,年轻时常因忙于工作春节都未能回家,儿子抱怨不已。如今,子从父业,理解到父亲当年的心境,不禁潸然泪下。上月底,这部微电影《回家》刷爆网络,引数十万建设者共鸣。
这部微电影出品方正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创作初衷是呈现建筑业从业者的不易,呼唤家庭的温暖。
管理理念走在行业前列,让农民工感到与企业共同发展,而不是“编外人员”,正是该企业勇立潮头的缘由。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引来专业物业公司,做好就餐、保洁、绿化等工作;武汉恒隆广场项目开辟“共享厨房”,农民工免费使用;斯里兰卡珍珠酒店项目建立详细的海外员工家属联系档案,重大节日为家属们送慰问。
此外,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组织农民工免费体检已呈常态化,为农民工拍摄婚纱照……一系列贴心的关爱措施,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归属感,涌现出了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火会燎、“吊起中国”高度的塔吊司机徐彬等一批农民工典型代表。“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员工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负责人表示,让农民工增强企业认同感,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