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这样一群“铁姑娘”,曾离地上百米带电作业,场面惊心动魄——
她们的青春,在高空高压线上闪耀
图为:“三八班”在跨江线路上作业。(资料照片,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提供)
身穿工作服,头戴柳条安全帽,悬在离地近150米的电力线路上工作,这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今天看来依然惊心动魄,更让人惊叹的是,照片上的这些工人全是年轻姑娘。她们就是原武汉供电局武昌工区“三八”带电作业班。“三八班”1971年成立,1980年撤销,前后有38名女工在此留下足迹。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存在不足10年的小集体,因其身上独特的历史印记,直到今天仍被人铭记。
“铁姑娘”高空作业的场景,上了《中国建设》杂志封面
老照片上的“三八班”成员们面带微笑、活力十足,7月18日,其中4位成员程亚林、欧阳伦义、谢燕萍、何凤秋应邀前来时,人未到笑声先到,她们如今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仍然声音洪亮,十分健谈,年轻的活力似乎从没离她们而去。“大嗓门是年轻时练出来的,两个电线杆相距那么远,工人作业时通讯全靠吼,嗓门小了哪行!”曾是班长的程亚林说。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大幅提高,1955年更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是一句虚口号,男女平等当时在各行各业落在实处,女拖拉机手、女炼钢工、女飞行员、女民兵等屡见不鲜。“那时的男女平等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男人干啥,女人一样干。”老人们回忆道。那个时代以吃苦耐劳为荣,以叫苦叫累为耻。而且,当时她们这批“老三届”大多下放农村几年了,正碰上回城的机会,被招工分配进了电力系统,“三八班”成员们都觉得非常幸运,更不会挑三拣四。
第一批“三八班”成员最小的才18岁,最大也不过24岁,都是外线工。这是电力系统中最辛苦的工种。武汉供电局“三八班”是全国较早成立的女子带电作业班组,最初的8名成员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正式走上一线。打洞、立杆、换瓷瓶、安装变压器等工作,都和男工一样干。“当时在班里,大家不希望落后,都是争着做,抢着做。”谢燕萍回想当年工作的那段时光,依然激动。
以前的电线杆都是木制的,那些年正好碰上大批木杆升级为水泥杆,时不时就要去换杆。这可是重体力活,15米高、根部有脸盆粗的木电线杆要先挖出来,然后用大锯子分割成约4米长的一截,两个姑娘扛起就走。1973年春天,九峰线10千伏线路改造,97根木电线杆全是她们换成的水泥杆。
辛苦的工作令她们放弃了很多乐趣,常年穿工作服,几乎没有穿过裙子或漂亮的衣服,脸也总是晒得黑黑的。“三八班”成员结婚生子普遍较晚,很多人都是30岁左右才结婚,像程亚林是40岁才生孩子。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更高难度的工作也交给了她们,其中包括跨江电缆涂油维护工作。当年的电缆线容易锈,隔一段时间,就要派人上去刷油防锈,而且是带电作业,这条线路最高处离地147米,22万伏的高压电可不是开玩笑的,两人一组驾着涂油车在高空作业,那场面让人心惊肉跳。1973年,程亚林与同事郝明菁在武昌石嘴-汉阳沌口22万伏跨江线塔上带电换瓷瓶的工作照,登上了当时的《中国建设》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中国妇女如何赢得平等》。
图为:7月18日,4位“三八班”第一代成员再聚首,左起为欧阳伦义、谢燕萍、何凤秋、程亚林。 (视界网 吴炳宏 丁晓丹 摄)
从“三八班”到女子无人机飞检队,女性自强不息精神永存
电力工人的工作总伴随着危险,这些危险不会对女人手下留情,记者留意到,何凤秋的右手上有一道半个手掌长的伤痕,小手指是扭曲的。“这次事故,就是在跨江线路上发生的。”1976年,何凤秋在线路上进行遥控带电涂油试验,涂油车突然失控启动,搭在线路上的车轮将她的右手轧了进去,一旁的同事吓得不知所措,何凤秋倒很镇静,指挥同事操作电闸,把涂油车退开。
原本受压的伤口一放开,顿时血流如注,何凤秋在同事帮助下,用绳子扎住手腕也止不住血,下到地面后,还是男同事用绳子狠狠扎住上臂才止血。送到医院后,医生做了4个多小时的手术,右手保住了,但仍留下残疾。何凤秋记得,当年25岁的自己,从出事到做手术,没有流一滴眼泪,今天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能那么坚强。
那几年,“三八班”成员受伤并不罕见,但她们对待这些危险的态度,今天的人很难理解。1972年,程亚林在武昌卓刀泉一条10千伏的线路上带电作业,线路瞬间放电,她当时就被电弧击晕了过去,双手被电伤,人掉下来倒挂在十几米高的电线杆上,幸亏有安全绳才没砸到地上。程亚林记得,她下地后休息一会继续工作。回到家,怕母亲担心,谎称手是帮单位建宿舍时弄伤的。好多年后,程亚林受伤的手指才正常长出指甲。
1980年,武昌工区向上级请求撤销“三八班”,此后,武汉供电局再无女性外线工。老成员们对此并无异议。“‘三八班’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撤销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男女之间有各种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承认这些差异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前提。”
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供电线路总长超过2万公里,电力职工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高处作业有升降车,有些路段电线干脆入地。配电自动化系统、电网图形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高科技装备也不断增多。过去那种电力工人爬高下低维护线路的场面越来越少见了。
电力系统内依然有很多女性职工,随着科技进步,她们找到了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如2017年,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成立了全国输电专业首支女子无人机飞行队,负责用无人机巡检线路、排除险情。成立时6名队员平均年龄29岁,碰到重大应急保电任务,她们就会投入战斗,女飞手工作细致、不急不躁的性格特点,在这项工作上更有优势。
看到这些变化,“三八班”的老成员们感叹。“时代不同了,女人不用再做自己不擅长的体力劳动,但女性自强不息,用劳动和业绩来赢得尊重的精神,不管何时都不会过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王欣 实习生 吴炳宏 丁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