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烂漫,正是赏花的好时节。
“赏花游”成为了时下武汉最热的词汇。
上周末,武大、东湖樱园的樱花正盛,再加上天气晴好,来武汉赏樱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湖北之声记者近日走访了武汉多个赏花景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对美景的赞美,今年的赏花客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武汉大学大门汉林西路与八一路交叉路十字路口执勤协警:
"看樱花的时候人比平时要多得多,车流量比起平时的星期六、星期天至少要翻 2-3倍。"
每年三月,武大樱花总能吸引成群结队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赴这场春天的约会。这其中,就有小董的身影。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小董是哈尔滨人,对校园生活的怀念是吸引他来武大赏樱的原因。可是在武大赏完花拍完照,小董不知道还能干点啥,他打算当天就坐高铁回去:
"只能看樱花,没有别的看了,看完这次下次就不用来了。"
与小董一样从北方来的小乐是位旅游达人,喜欢买点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像南京夫子庙的小状元书签、北京故宫的文创都是她的心头好。这次来汉,小乐想买点与樱花有关的纪念品带回去,但在武大转了半天,她只看到樱花大道沿路零星有几处摊点,贩卖着明信片等常规物件:
"在东湖、武大卖的小工艺品看起来很淘宝风,价格也不便宜,就没有什么原创性、设计感的东西,没有能拿出去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创产品。"
记者走访武大樱园途中遇到从杭州来的小李,询问武大正门怎么走。第一次来汉的小李对武汉的印象就是大修大建:不仅整个城市都在修,武大校园也在整修,校园内也缺少必要的指示牌,这让自认方向感不错的小李在武大校园迷了路:
"在里面逛了很久,走不出来,都没有一个单子让我知道哪片区域是封锁的,如果想要去大学别的地方路线图都没有。"
外地游客来武大赏樱,武大的学生则选择出门赏花。记者在东湖樱园遇到武大学生小张,他告诉记者,交通便捷是他选择出游地的首要因素,相对于去黄陂江夏赏花,身处市中心的东湖樱园可能更方便:
"主要是交通不方便,我上次去木兰山是做大巴去的,很堵很堵,而且木兰山里面衣食住行,首先是吃饭不太方便,比较贵,而且口味不那么好。"
武汉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适宜草木生长,加上区位、交通等优势,每年春季都会吸引八方来客前来赏花。去年,国内最大旅游网站发布2018年《国内赏花游人气和价格指数报告》,其中武汉成为国内十大赏花目的地之一,并以“赏樱”关键词中近15%的搜索量,成为国内热度最高的赏樱景点。据了解,同时入选的最受游客喜爱赏花目的地还有婺源、无锡、杭州等地。
武汉市旅游委负责人介绍,2017年武汉全年吸引游客2.6亿人次,其中在赏花旺季的3、4、5月份,共迎来游客7500多万人次。而去年3-5月赏花季,武汉全市共接待游客8496.6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被武汉“新花城”美景吸引而来。
人群大量涌入的同时
也考验着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武汉如何从赏樱第一城到赏花第一城?
做大做强赏花经济,
武汉还应如何发力?
2012年,武汉提出“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在此规划下,从中心城区的东湖梅园樱园,到远城区的张公堤公园百亩花海等城市赏花带,再到新城区的数十万亩各色花卉基地,一大批赏花精品项目正在落地。然而,从相关机构发布数据来看,绝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武大樱花来,武汉周边城区赏花游市场还未得到有效拓展。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包满珠教授表示,目前来说,全国尚未形成公认的赏花游标杆城市,而武汉打造赏花名城的自然、人文、区位条件俱佳,在此情况下首先要做好花的文章:
"一是花的种类要多样化,赏花环境要多样化,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赏花要各具特色,一方面可以分散人流,使武汉赏花容量进一步加大。不能千篇一律,不然生命力不强。"
以花为媒,武汉近日推出赏花一日游十大经典线路,以此打响武汉新花城旅游品牌。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蒋细旺教授指出,一日游只能引流,要把一日游变多日游,把“赏花+”做大做强才能留住人:
"旅游是文化,如果只是拍完照就跑,那我们就要思考,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你的文化在哪,你的配套服务在哪。"
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蒋细旺教授
蒋细旺指出,武汉高校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这正是武汉区别于其他赏花游地区的显著优势,以武大樱花为例,其成功之处就是将樱花元素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赏花+人文”才能留得住人,这点也可以复制到赏梅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
"武汉精神来自于梅花,梅花代表武汉人追求卓越、不怕寒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于梅花也一样要做这种工作,武汉精神要进一步融入。
将赏花游与武汉文化内涵相结合,让赏花经济具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以日本樱花经济为例,借助赏樱带来的人气,把樱花与品牌将结合,延伸出一条涵盖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的完整樱花产业链。在日本,光含“樱花”元素的品牌就有上千个。
武汉市园林科研院专家路凯生教授
武汉市园林科研院专家路凯生教授指出,打造赏花经济产业链,不仅企业自身要注重品牌,关键还在于人:
武汉没有自己的植物文化,在街上看植物永远都是那么大。武汉一定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身份的人才,现在不是搞设计的缺,是动手的缺。
这一点,湖北经济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远坤也有同感:
"要培养一大批专业队伍,农庄也好,农园也好,这些人要培训,第一外在形象问题,第二语言、服务要提升,管理队伍建设很重要。"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远坤
3月23日,武汉2019浪漫赏花季系列活动启动,当天吸引30多万人来汉赏樱。蒋细旺指出,赏花游带来的人气也考验着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游客到武汉来纯粹只是因为樱花,那我们是失败的。除了看樱花,还要把黄鹤楼、江滩、绿道同时推出去,这也是看我城市承载能力怎么样,我们的交通、酒店、服务跟不跟得上,我们的职能部门要系统研究。"
包满珠认为,打造赏花游是系统工程,在前期规划设计上,要解决好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问题:
"如果有很便利的公交可通过去,如果从高铁站可直接换乘公交过去,这需要做系统规划设计,做方便可达便捷高效的赏花路线可能会好一些。"
眼下,武大、东湖的樱花正盛,而东西湖的郁金香、蔡甸的油菜花等偏远景区的鲜花也含苞待放,再过不久,华农的桃花、黄陂云雾山的杜鹃也都迎来盛花期。武汉四季赏花、全域赏花的格局正在形成,武汉新花城品牌正走向全国。包满珠表示,在此基础上,培养风清气正的旅游环境也很重要:
"环境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把赏花游事业做起来。管理要加强,从严管理,要诚信经营,旅游环境不好,来一次就不敢来了。"
发展赏花经济的背后,需要的更多的是发展思路的转变。比如说,进一步完善赏花旅游的趣味性、文化性和互动性。此外,赏花游产业链还可以向下游延伸,比如开发鲜花饮料、鲜花饼、精油等周边产品。总的来说,武汉发展赏花经济非一日之功,政府部门还要有一个统筹规划,多动脑筋、创新发展,力争让美丽夺目的鲜花成为大武汉又一张城市名片。
记者:周梦
审核:刘征、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