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陈泉 通讯员刘晶晶、黄璜)8月8日,记者获悉,汉阳区2018年度至2019年一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合考核成绩均在武汉市排名第一。目前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人口已达76.3万户接近230万人。在住建部今年一季度全国46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武汉位列第9名,进入分类先进城市行列。
2019年底,武汉市要实现全市行政单位、社区(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60%、50%,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在武汉生活的人要开始接触垃圾分类。面对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垃圾分类”,荆楚网记者近日走访汉阳社区、景区、剧院、机关及医院,发现汉阳区不少居民扔垃圾的习惯开始慢慢改变。
老旧社区:汉钢小区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作用
正值盛夏,汉阳琴断口街七里一村社区汉钢宿舍小区环境整洁,垃圾分类桶有序摆放。小区入口处,一块“生活垃圾分类公示栏”十分醒目,上面清楚标明了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责任人、每栋楼的督导员和分拣员、监督电话,让居民一目了然。
据悉,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24个单元,343户居民,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小区成立了自管组,平时和社区网格员一起解决小区乱停车、电线杂乱等问题。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和落地工作,24个单元的门栋长兼任垃圾分类志愿者,与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首先学会垃圾分类,然后逐户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分垃圾。
刘少琴是该小区1栋6单元的门栋长,她说:“一早一晚是扔垃圾的高峰,我们2人一组巡逻,每位志愿者备有手套和钳子,会检查垃圾桶,如果发现有人扔错了,会提醒一下。”居民翁世德家中已经用上了社区为每家每户发放的分类小垃圾桶,可以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存放,门栋长张潜正耐心地教他垃圾分类顺口溜。“我们小区氛围很好,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垃圾分类,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都非常支持。”翁世德笑说。
据悉,下一步,社区还计划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可回收物积分制,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计划将“收破烂”的从业者,聘为垃圾分类回收志愿者,定时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实行有序管理。
景区:晴川阁垃圾分类引上海游客关注
“这里就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里的晴川阁,和立于蛇山的黄鹤楼隔长江而望。”在晴川阁景区入口处,讲解员正在向游客做着介绍。晴川阁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一进门,记者便能看见门口展架摆放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册,小小的垃圾分类宣传册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纷纷取阅。
园内,摆放了一组醒目的四色分类垃圾桶,一位女游客拿着手中的空矿泉水瓶,正在想该扔进哪个垃圾桶时,一名小朋友在旁边说:“阿姨,要把瓶内的水倒干净,丢进可回收物垃圾桶。”这位小朋友名叫袁梓毓,今年11岁,是来自上海的一名小游客,他和爸爸妈妈来武汉旅游。女游客笑着对袁梓毓说:“好啊,那你教我怎么扔吧。”随后,小家伙拿过女游客手中的矿泉水瓶,倒掉里面的最后一点水,然后投进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
这一幕被周围游客看到后,纷纷对袁梓毓点赞。他的妈妈对晴川阁的工作人员说:“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家中每天都要分类,儿子对于垃圾分类已经非常熟练了。”当听说武汉也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时,袁梓毓一家人为武汉加油。
据悉,晴川阁从去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除了按照规定摆放垃圾分类容器,还邀请专业人员为所有职工进行垃圾分类专门培训。由于并不是所有游客都了解垃圾分类,因此景点建立了保洁人员二次分拣制度,确保分类正确,然后还设立了集中存放点,环卫部门再来分类拖运。
剧院:琴台大剧院演出前 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坐落于月湖畔的琴台大剧院,是武汉重要的演出场所,暑期时,一个月约20多场演出。从2018年10月起,琴台大剧院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走进演出大厅,观众便能看见右侧摆放的一排蓝、灰、红、绿四色分类垃圾桶。不远处的展台上,除了供观众取阅的演出资料,还摆放着一撂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更令人瞩目的是,大厅正上方的超大屏幕,正在播放垃圾分类的宣传片。据悉,这已经成为惯例,通过这种方法,让广大观众熟悉垃圾分类。
剧院内,除了一楼大厅设置一组四分类的大垃圾桶外,大厅每一层的楼梯入口、进门入口、洗手间门口、电梯间门口都设置了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两分类垃圾桶。近200名工作人员兼任义务宣传员和督导员,引导观众准确投放。垃圾在转运出去之前,保洁人员再进行一遍分拣检查,确保分类无误。
机关:取消一次性餐具 采用不锈钢餐盘
去年6月,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教育局和生态环境局汉阳区分局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相关物业负责人介绍,院内配置了240升的四分类垃圾桶,每个楼梯间配置了40升的垃圾桶。除此以外,每个办公室配备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垃圾桶。
“去年,接到垃圾分类通知后,就在食堂内张贴了告示,从分类那一天起,拒绝再用一次性餐具,全部换成不锈钢可消毒餐具。”该项目负责人说。
在食堂入口处,放了一个透明塑料桶、一个绿桶和一个灰桶。就餐人员吃完饭,先把食物残渣倒进绿桶,把纸巾扔进灰桶,然后把餐具放进透明桶。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就餐的机关工作人员基本能准确分类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在食堂内,抬头可看见垃圾分类投放指导。
医院:市中医医院编写 “垃圾分类一册通”
位于汉阳江城大道和四新大道交会处的武汉市中医医院,从去年8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医院,便被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所包围。大厅服务中心也兼具“垃圾分类宣传点”的作用,导医人员也是垃圾分类宣传员。服务中心有医院自己编写的“垃圾分类一册通”,供病人免费取阅。
由于有住院病人,因此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很重要。医院总务科负责人介绍,这本“一册通”里面介绍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的各种要求和方法。比如,日常产生的茶叶渣、水果皮核要投放至各楼层的餐厨垃圾桶,由物业人员统一收运;剩饭剩菜、一次性餐具要分类投放至垃圾房内的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如报纸、废弃纸张投放至各楼层楼梯口的可回收物桶内;有害垃圾,则投放至一楼的有害垃圾桶内。医院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医疗垃圾,在指定区域,医院的各种医疗垃圾投放点也是按相关规定设置的,严格与生活垃圾区分。
汉阳区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11个街道116个社区,常住人口近70万人。据悉,今年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将增加至86个,每个街道要树立1-2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下一步,汉阳将探索老旧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依靠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调动辖区居民积极性,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