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云正在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了第四期第十场“学马列读原著”名家导读马列经典活动,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作为主讲人,为现场200余名师生讲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讲解恩格斯经典作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堂课进行了在线直播,共有3.7万名网友观看,8.2万人次点赞。“全面又深刻,深情又生动的讲解,醍醐灌顶!”,是不少同学听后的感受。新华社对此作出报道,并在学习强国客户端转载,获得诸多好评。这堂思政课为什么这么红?我们对演讲内容进行摘编,一起分享。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共产主义。“历史科学”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共产主义。
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评价,就是重如泰山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只知道一门真正的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结为四个字:历史科学,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共产主义。“历史科学”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共产主义。所以,恩格斯说他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是讲工人阶级理论上的损失。他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也是一个巨大损失。为什么不讲农民阶级,不讲资产阶级,而讲无产阶级呢?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那么,怎么又讲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呢?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的运动主要还是在欧美存在。当时的亚洲、非洲等其他各个地方,社会经济形态还处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在亚洲、南美、非洲,基本上还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因此,恩格斯这里强调的是“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损失。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一篇悼词里边,引用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评价就是重如泰山!
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就是发现某个领域的规律。思想家有的是发现一个问题,有的是解释一个问题,有的是发现一个原理,有的是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像达尔文、马克思揭示了一个巨大领域的、复杂领域的规律性的原理,这样的思想家,才能称为是伟大的思想家。
唯物史观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人类社会从哪里来、怎么来、向哪里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唯物史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里边已经学到,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第一个基本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社会运动有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两对基本矛盾就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最先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唯物史观还认为阶级斗争、革命、科学技术,都是推动历史进步、历史发展的重大力量。但是,人民群众是最终的历史创造者。通过这些理论最终要说明的是——共产主义是历史运动的必然趋势,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为什么被恩格斯阐述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理论贡献呢?因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知道,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就是发现某个领域的规律。思想家有的是发现一个问题,有的是解释一个问题,有的是发现一个原理,有的是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像达尔文、马克思揭示了一个巨大领域的、复杂领域的规律性的原理,这样的思想家,才能称为是伟大的思想家。
达尔文进化论回答了生物从哪里来,为什么多种多样,下一步会怎么进化的问题。在马恩所处的时代,迫切地需要像达尔文解释生物界一样解释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它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下一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因为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封建制度还留有残余,资本主义制度在显示它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和社会问题,包括贫富两极分化、工人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以及由经济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此时,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一个理论——像达尔文解释生物界的演变规律一样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破解当时的社会矛盾,走出当时的社会困局,走向一种理想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恰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回答了人类社会是怎么走过来的,那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个问题。它又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那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运动。那么人类社会向哪里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推动人类社会向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走去。哪个高级形态?就是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占有私人化之间的矛盾的高级形态。是什么方向?那就是共产主义。所以,唯物史观回答了这三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哪里来?怎么来?向哪里去?
一个茶杯的使用价值是喝水,它的价值已经存在,没办法变化。而劳动力,特别是雇佣制度下的劳动力,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比自身价值更大。这样,资本主义剥削秘密就被发现了。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说:No!这个财富不是你资本家自己创造的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是怎么发现的呢?首先,马克思发现任何一个商品都具有二重性,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然后,马克思又说,劳动力也是商品,所以劳动力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也就是说在雇佣劳动之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力的奥秘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是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基本特点。一个茶杯的使用价值是喝水,它的价值已经存在,没办法变化。而劳动力,特别是雇佣制度下的劳动力,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比自身价值更大。这样,资本主义剥削秘密就被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利用劳动力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就是剥削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制度。资本一旦离开了剩余价值,就像鱼离开了水、人离开了空气一样,不复存在。资本要不断地去剥削剩余价值,它就必须不断地维护雇佣劳动制、私有制,离开了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资本就没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就不复存在。紧接着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价值中的越来越大的部分作为剩余价值给剥夺了,工人、无产阶级再生产自身价值的那一部分越来越少,这样就造成了生产过剩以及基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个危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框架下是没办法解决的。因此,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必然突破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框架,最终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就是说由于它内在的基本矛盾,它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个发现里边的核心就是剩余价值。
大家注意,恩格斯在这里用了四个字——“豁然开朗”。为什么叫“豁然开朗”呢?因为刚才我们已经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学者,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学者,农民阶级经济学家、学者,都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奥秘,但都没有找到,包括亚当·斯密,虽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是也没有找到资本主义剥削工人阶级的奥秘。他的分配论是要素分配论,这个社会是怎么分配的呢?就是资本家—资本—拿利润,工人(劳动力)—劳动—拿工资,地主—土地—拿地租。按照他的分析,大家会觉得这个秩序很好,这个制度很好,没有问题,大家都是凭自己的要素来分配。所以,他没有发现剩余价值,只发现了价值。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农民阶级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没有发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背后的奥秘,就是我刚才说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能够生产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一部分价值被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夺了。所以,马克思要告诉工人阶级的是,你们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的一切财富都是你们创造的,他的资本、他的机器都是你们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家说我这个工厂是我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是我的父辈给我留下来的,或者说是我兢兢业业创业积累的,所以我成了资本家,我成了富翁。这个财富是我自己创造的,我自己积累的。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说:No!这个财富不是你自己创造的,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被你剥夺过来以后,转化成资本积累下来的。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因为《资本论》告诉了工人阶级,这个资本家的资本是我创造的。既然是我创造的,我现在把它剥夺过来,那就是顺理成章的。因此,要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要剥夺剥夺者,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过去没有谁讲清楚过,斯密没有讲清楚,李嘉图也没有讲清楚,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去讲清楚,他们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这个问题只有马克思讲清楚了,马克思讲清楚这个问题以后,结论就很清楚: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出现了问题,是制度的问题;第二,通过改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革命;第三,谁来革命?工人阶级来革命,通过革命,把资本家手中的财富——过去本来就是工人阶级的夺回来。
恩格斯把马克思对两大规律的发现当作幸福,因为他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伟大需要有人懂,只有伟大的人才懂那个伟大的人,所以恩格斯是非常懂马克思的。
马克思的幸福感,来自为人民发现真理
恩格斯把马克思对两大规律的发现当作幸福,因为他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伟大需要有人懂,只有伟大的人才懂那个伟大的人,所以恩格斯是非常懂马克思的。为什么发现了规律是幸福呢?首先是因为马克思发现的是真理。我们讲,真理是幸福的源泉,它是人生目标、人生信仰和人生奋斗的一个有机统一。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不幸福呢?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得到的那个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得到的那个东西跟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不一样的。我不幸福,或者说我想要个什么东西,得不到,不幸福,或者得到了又不是自己想要的,不幸福。而马克思发现了这两个规律,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而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发现这个规律。现在他发现了,你说他幸不幸福?而且发现的还是真理。所谓真理是别人驳不倒的,是能够引领社会前进的,你说他幸不幸福?同时,马克思发现真理的这个过程也是幸福的,因为他终于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终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运动规律。他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按他的话说,他写《资本论》的时候是在坟墓边徘徊,但最终发现了两大规律,他觉得很幸福。他发现这个真理的整个过程是幸福的,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是在为人民发现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他可以通过这个真理、这个理论来武装人民、带领人民去改造这个世界。
马克思发现了真理,回答了当时的时代问题,也就是我所说的资本主义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是第一。他的第一种幸福感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动员无产阶级来推翻资本主义。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回答了整个人类社会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把马克思的幸福感再上升一个层次——人类情怀,这是第二。他的幸福感,就是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整个人类指明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明形态。所以恩格斯讲的这个幸福,更重要的是相对于马克思这个人类情怀而言的幸福感。
这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崇高的人类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怀,有的人是只想到自己:这辈子我要过好日子,要一夜暴富,要做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我要像谁谁谁一样,这是一种。有的人有家族情怀,要光宗耀祖。有的人有民族情怀,要参与这个民族的复兴,要为这个国家发展做贡献。还有的人有人类情怀,他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要把人类带进一个更理想的社会形态。历史上的宗教就是这种情怀的某种体现,基督教认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是天国,人最理想的状态,死了以后见上帝。佛教认为,人类社会最好的状态是佛的状态,大家都成佛。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是他们所设想的人人平等、平均主义公社。有人类情怀的人,他们都在为人类构想一种理想的未来,宗教也罢,空想也罢,那都是脑袋里边的理想状态。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实践出发发现的理想状态,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现实的理想社会。马克思这种人类情怀是怎么产生的?马克思17岁就立下了要成为伟大人物,要向伟大人物看齐的志向。他曾说过,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为高尚的人,这种人是伟大人物。他表达了将“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的理想。他17岁的时候就有这个志向。我相信他当时立下这个志向是坚定的,但是当时立的这个志向又是朴素的。后来他本来有很多机会改变,完全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比如说他大学毕业以后可以去当律师,因为他父亲是著名律师,他父亲也希望他当律师。当律师可以过一个很好的生活,至少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吧,至少不会去颠沛流离,至少不会去为了生活而当掉自己的衣服吧。他大学毕业以后还想去当老师,当教授。可是由于当时普鲁士的意识形态环境和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倾向已不允许他在大学获得一个教席。因此,走向为人类而工作的人生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
(长江日报评论员邢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