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东湖绿道骑车游览,一路欢声笑语
方寸小纸,能将世界囊括其中。这是邮票的魅力,是集邮人甘之如饴的源泉,能印上邮票也成为一个地标、一座城市颇值得骄傲的事。
畅游历史长河,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人、武汉地标、武汉故事常常出现在面向全国发行的邮票当中,被一代又一代人珍藏在家中,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为此,长江日报记者专程探访了每张描画武汉的邮票背后的故事。不妨与我们一起,跟着邮票漫步武汉,品读方寸间的武汉惊喜。
长江大桥
用脚步丈量长江宽度
1955年9月开工,1957年10月正式通车,从此万里长江因武汉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7年,纪念邮票《武汉长江大桥》面向全国发行,从不同角度勾勒出长江大桥的巍峨与舒展。两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中,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展现中国“交通运输”新面貌的代表再次入选。
长江大桥之于武汉,不仅是一座连接三镇的桥梁,更是城市的地标,是镶嵌在武汉人内心的骄傲。从大桥桥头起始,用双脚触摸这厚重的历史,俯瞰大江东去的壮阔,实地丈量长江的宽度,远眺长江两岸林立的高楼与绿意盎然的江滩公园,聆听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武汉人在人生旅途中,或早或晚都会做的事情。当外地朋友问起“武汉什么值得体验,何处值得一看”时,大多数武汉人也必然会脱口而出,“克走一次长江大桥!”
红楼
感悟历史长河流淌的革命精神
198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其中一枚为“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旧址”。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也是辛亥革命纪念馆,主体古香古色,是一座两层的红色西式楼房,故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红楼前方广场上,一尊铜像吸引着来往人群的目光。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执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一百多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他就是孙中山。
作为“民国之门”,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
东 湖
静享城市最悠然的时光
东湖则以不同形态展现在中国邮票中。195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运动健儿在东湖奋力划船的瞬间被时代烙印在方寸间;1985年,取材于东湖梅园的一抹垂枝梅花典雅婀娜,诠释着中国古典美。
位于武汉中心的东湖是城市的绿心,百公里绿道在33平方公里的辽阔湖域蜿蜒出绝美的山水画,也勾勒出城市最悠然的静谧时光。慢游于此,仿佛置身于摩登世界中的绿野仙踪,满目的山明水秀与楚风汉韵,扑鼻的负氧离子,鸟语花香,这是属于武汉的“桃花源”,一切烦心事都可以暂时放一放,给自己一个“懒惰”的机会,全心全意享受诗意栖居美好生活。
这里也是城市的“花心”。2019年的头三个月,东湖繁花这方暗香扑鼻的梅花尚未唱罢,那方浪漫如雪的樱花已登台,当樱花雨飘落入地时,姹紫嫣红的牡丹、杜鹃又展露风姿,接下来的荷花则已做好“候场”准备,可期可待。
木兰山
讲述着动人的木兰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吟唱至今,忠、孝、勇、节的木兰传说,散落在黄陂木兰群景的山山水水间,散发着特殊的文化魅力。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木兰精神,2000年4月30日,《木兰从军》邮票发行,全套4枚,背景全录了“木兰诗”。
在黄陂,木兰文化最为浓厚的地方当属木兰山。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公元485年,历代都有众多文人墨客慕花木兰之名而来,并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像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佳作。
木兰山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山上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各宫观庙宇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飞檐翘角,精巧宏伟,如南天门、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名胜,行走其中,可感受浓厚的木兰文化。
中科院水生所
唤起守护自然的一腔热血
珞珈山麓、东湖之滨,有一处“秘密基地”守护着国家的水生态。这里曾居住着世界上唯一由人工长期饲养的白鱀豚“淇淇”,长江江豚“淘淘”也在这里诞生。
一大批对大自然心怀崇敬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毗邻东湖的中科院水生所中,发挥着水生生物学科技“国家队”的作用,研究出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科研成果,如同中国的绿肺,持续为流淌在每一寸肌肤中的血液提供着新鲜的氧气,持续优化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亚洲最大的白鱀豚馆和淡水鱼类博物馆坐落在此,多少中小学生在这里认识着白鱀豚、江豚等珍稀动物,以此为开端,让幼小的心灵坚定起来,萌生出守护自然的一腔热血和一股子为环保而笃定的精气神。这正是中科院水生所带给这座城市最为贵重的礼物。
古琴台
倾听穿越历史的琴声
高山流水,知音情长。古琴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三楚胜境”。景区内有“蜡像馆”、清道光皇帝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伯牙抚琴”塑像等景点,公园不大,但小巧幽静。
2006年9月26日,中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邮票。“古琴”邮票的背景图案选用了汉阳区的古琴台。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这里弹琴,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把子期当做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古琴台早已闻名遐迩,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也在历史文化时空中穿越数千年。如今漫步古琴台,你偶尔可以听到阵阵琴声,随着曼妙的古乐,引起心中无限遐思。
黄鹤楼
品读千古名楼的诗情画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笔下的“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性历史古迹,李白也曾搁笔在此。这里因景成名,因诗而传,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的美誉。
将历史回溯至1700余年前的三国时期,黄鹤楼被作为军事瞭望楼在武昌黄鹄矶上始建,如今的黄鹤楼则是1985年以清同治楼为雏形复原修建而成。1987年,黄鹤楼登上了中国邮票。
告别过去的“到此一游”,如今到访黄鹤楼,你可以“细细品读”一番。近年来,黄鹤楼接连举办“全球华人咏黄鹤”等诸多诗歌类赛事,此地上演的当代“飞花令”与历史对话,记录着黄鹤楼中的月、檐角的星、曼妙的玉笛和别致情愫的现代诗歌,重新为千古名楼注入新生。
武汉大学
落“樱”缤纷邂逅最美春天
有着120多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在一片美丽山林中,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有26栋依然保存完好的早期建筑。登临教学楼顶,一览建筑艺术,霞光之中,幢幢大楼气势恢宏、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
2013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发行。邮票上,武汉大学校园内樱花绽放,蓝色的琉璃瓦与粉色樱花交相辉映。
每年3月,落“樱”缤纷的美景令人沉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校园是花园,花园亦校园。武汉大学因樱花而香溢,樱花因学校而驰名。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富有古朴风味的建筑,一树树的樱花迎风绽放。
湖北省博物馆
触摸深藏在骨子里的荆楚文脉
曾侯乙编钟、龙形玉饰、曾侯乙匜、虎座鸟架鼓……查阅邮票图典,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诸多历史文物活跃在眼前。而邮票中展示的“宝藏”,则是湖北省博物馆24万余件藏品的冰山一角。
高台、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尚未踏入坐落于东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就已从眼前这个庄严宏伟的建筑群中一窥荆楚韵味。步入馆内,荆楚文化的馥郁芬芳从每一个精致的青铜器中、每一样绚烂的漆器中、每一卷出土的竹简中、每一件令人惊叹的瓷器中扑面而来,那股子浪漫瑰丽的传统气质渗透进观者的身体里,让人在欣赏了古人卓越艺术造诣和制作工艺的同时,也真切地触摸到深藏在骨子里的荆楚文脉。
作为展览的延伸,每日上演的编钟乐舞表演则将古代宫廷歌舞盛况再现于当下,不容错过。
武汉园博园
昔日垃圾山今变生态明珠
山水相依,绿意盎然;园林竞秀,移步换景……2015年前亚洲单体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场凤凰涅磐,脱胎换骨成今天的城市生态明珠。
武汉园博园是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地,现作为城市公园永久保留。市民不用出武汉,就能轻松欣赏全国各地的园林之美,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春江水暖时节,40多个品种的春花,陆续绽放在园博园内,大小117个展园一园一景,颇具古典艺术风味。位于园博园东入口的汉口里,通过真实复建清末民初汉口建筑群,让你仿佛置身于老汉口街市之中。这里还有很多老字号小吃店,让你大饱口福。
2015年9月25日,由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汪涛设计的《中国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邮票发行,全套共2枚。邮票将白鹤、江鸥、水杉、银杏等元素结合,诠释“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主题。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