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老码头的功能逐渐衰落,侵蚀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影响城市滨江景观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武昌月亮湾社区62岁居民张国启近日到江滩边散步,发现江边的武北码头消失了,顺着台阶往下走,原来通往江边的栈桥被拆除了,两艘趸船和一条水上浮吊船也不见了,水面一片干净。
张国启告诉记者,从长江二桥到月亮湾,原本一共5个码头,武北码头是一个货运码头,有很多年了,原来生意十分红火,经常有人在这里上下货物,还有的搞维修,昼夜马达声,喧闹嘈杂,周围水域也污染了,“码头拆除后,听说这里将建成绿化公园,还周围居民一个宁静环境”。
就在十多天前,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指挥部在这里打响码头整治“第一枪”,拆除武汉港务集团汉口港埠分公司武北码头。
按照部署,到4月20日前,武汉市将全面完成长江和汉江核心区范围内货运、船厂码头清理工作和公务、旅游客运码头整合集并工作。
这次优化调整后,核心区将实现公务码头旅游码头集约化、城市滨江生态景观明显提升,形成洁净优美的长江主轴岸线;遵照长江主轴总体规划,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打下基础,为打造沿江5A级景区留出空间。
港口码头优化调整迫在眉睫
2018年11月,武汉提出探索统筹推进长江岸线港口码头资源整合。相关部门对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范围内的港口码头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记者从沿江大道民权路口,到科技馆23码头,大约有2公里路程,密密排着近20个码头,几乎每个码头在江边停有趸船,船身大多油漆斑驳,船上大都有铁皮房屋,也十分破旧,靠近码头岸边有码头公司建设的低矮楼房。
“港16码头”,就是一个三层楼,一楼有一个大门通道,十分凌乱,有销售骆驼蓄电池的,有卖宠物的,有汽修电瓶,还有烧电焊的。
“港10码头”,整栋楼对外经营,楼上是“东航旅馆”,一楼是神州租车、驾校报名处和卖鱼的。
人们总结出港口码头“三个特点”:
港口码头形象较差。武汉港历史悠久、码头成因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码头、老船厂的功能逐渐衰落,外观锈迹斑驳,这些码头的存在不仅侵蚀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影响了城市滨江景观,与城市社会的发展不相称,与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有差距。
港口码头设置无序。中心城区内的码头大多属于央企、国企和中央在汉管理单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制约,存在分布散乱、标准不统一、外观较差等问题,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适应。
港口岸线利用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范围内部分岸线使用状况与周边环境不相适应。货运码头、水上修船、仓库等设施,与后方陆域功能不协调;部分码头、趸船设施陈旧,产能低下,影响市容;部分码头、趸船废弃后擅自改变用途,影响水域安全、消防安全和市容环境。
“港口码头优化调整迫在眉睫。”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高标准来建设长江主轴
2018年12月15日,《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出台。记者了解到,这次将拆除55个码头,迁移8个码头,集并整合26个码头,优化调整后剩余码头40个,码头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总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第七届军人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我市举办,目前道路、建筑外立面、景观照明等建设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长江主轴建设也正在对现有的长江两岸进一步提升优化,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功能和景观形象。市委、市政府这次下定决心,不搞修修补补的改良式美化,以“不破不立”的气魄进行“革命性”的优化调整,就是为了以最高的标准来建设长江主轴。
该负责人说,开展长江主轴、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优化调整,是推进我市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航运和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经过优化调整后,真正实现岸线资源集约,货物运输码头退出中心城区,把武汉的江滩全部打造“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以“钉钉子”精神打一场硬仗
2月20日,武昌区打响了拆除码头“第一枪”。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涉及武昌35个码头,其中,拆除24个、整合集并6个、保留4个、外迁1个。认领清单后,他们迅速行动,将任务进一步细化,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实行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对码头趸船的权属、使用单位、运营状况等进行细致调查,保存影像资料,固定证据,建立“一码头一档案”,主动与码头业主单位沟通协谈,首先和武港汉口港埠分公司签署了《码头拆除工作框架协议》,2月20日开始启动对汉口港埠公司武北码头进行拆除。
该公司总经理卞英忠告诉记者,汉口港埠分公司分布于汉口、武昌,一共有5座作业码头,专门从事港口装卸、物业租赁、设备租赁、水上工程服务、旅游船靠泊、机械加工及土建维修等业务,这次均属于拆除范围。他们多次召开职工会议,传达精神,坚决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拆除任务。
“货运码头将退出武汉城市核心。”港发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港发集团在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内共有码头20座、趸船37个,涉及岸线长度2667米,他们将坚定不移落实拆迁任务。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