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启在洪山宝塔下种了8年菜薹
这片一亩半的洪山菜薹,是陈耀启2018年9月育的苗
这里的每一棵菜薹都出自陈耀启之手
慕名而来的食客因得到了这份洪山菜薹而感到荣幸
宝塔之下,这一亩半的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叶片纹理清晰、生机盎然
“你来晚了,我们饭都要吃完了,快点,你再加几个自己想吃的菜。”
“老板,加个菜薹。”我喊了一声。
“青炒还是腊肉?”老板扯着嗓子问。
“就搞个清炒菜薹,吃点原味”。
这段话,可能是武汉人在冬季饭桌上常听到的对白。而这道菜,也是这个时节较易引发讨论的……大家可以在桌上七嘴八舌地聊着,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道地植物,说到了洪山宝塔下!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故事从1700年前有栽培历史以来到现在,有好几个版本,武汉人也不会为先有宝塔,还是先有菜薹去争个面红耳赤。大家爱在冬季吃菜薹,也更爱追求地道的洪山菜薹,不只是因为植物本身的芬芳,更因为它的爽口就像武汉人在饭桌上清脆的碰杯声。
龟山、蛇山、洪山,从汉阳到武昌,在武汉繁华都市里的楼庭之中,他们像仙踪般存在,每一位土生的武汉人,都知道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也都爱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洪山宝塔下面现在种菜薹的人叫陈耀启,湖北随州人,61岁。照料这一亩半的菜薹地有8年时间了,园子里菜薹的叶片块头很大,颜色泛紫,午后的阳光透过乔木树冠正好照到菜地里。
武汉人对于洪山菜薹的喜好,每家有每家的故事。
“有汁水,没有其他青菜那种浓烈的味道,非常清爽,虽不易入味,但吃起来保留了原始的蔬菜口感,脆且清爽!”城市白领屈琪是这样评价菜薹的。
夫妻笑云和少雄2012年来武汉定居,少雄祖籍河北,笑云祖籍河南。笑云回忆,某年春节,丈夫单位发福利,她才第一次见到洪山菜薹,听说这是武汉本地一种很贵的蔬菜,他们没舍得吃,把这包洪山菜薹作为年货带到了河北老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又何尝不是如此,菜薹是区域植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分布,武汉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武昌洪山到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品质最佳。
陈耀启说:“菜薹从8月播种到9月分苗,一直到翌年的3月,可以收四茬,而冬至后的洪山菜薹是最可口的!”
这里的山土是灰潮土,由长江冲积沉积形成,含有丰富钙质和微量元素。加之品种优良,形成了洪山菜薹的独有特质。
伴着宝塔长大的洪山菜薹,就像听着洪山菜薹各种版本故事长大的武汉人一样,都是家乡的情怀和味道。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本版摄影:长江日报记者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