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市民手册

[交通发达]市内交通

发布时间:2014-04-16 12:06:24来源:SRC-13

环线

  按照武汉城市规划和 “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要求,武汉将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城市环线,以“畅通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建设四环”为环线建设主要目标。

  一环线,围绕三镇滨江活动区布置,由武汉长江大桥、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武汉长江二桥、解放大道、武胜路及江汉桥等道路围合而成,全长约28公里;主要为城市的商业娱乐、历史文化、观光旅游、高尚居住等以生活性服务为主的城市功能提供快速客运交通服务。

  二环线,布置在城市中央活动区外围,由鹦鹉洲长江大桥、雄楚大街、珞狮南路、珞狮北路、东湖路、水东路、二七长江大桥、发展大道、江汉二桥、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等道路围合而成,全长约48公里;主要为面向区域的金融会展、商务办公、贸易咨询、商业服务等功能区提供快速客货交通服务,同时承担中心区过江交通功能,减少车辆穿越滨江活动区。

  三环线,布置在主城区外围,由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丰桥及其快速连通道围合而成,全长约91公里;为联系主城各大组团及客货运枢纽的快速路,同时承担主城内部货运主通道和进出主城交通集散功能,减少主城区直穿车流。

  四环线,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与三环线之间,途径东湖高新区、武汉化工区、青山区、黄陂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汉阳区、武汉开发区、江夏区、洪山区等10个行政区域,全长146公里,大部分采用高架桥通过,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共设互通式立交22处;功能定位是“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连接六大新城组群的快速通道”。

  外环线,又称绕城高速路,是环绕武汉主城区的高速公路,由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及周边高速路合围而成,全长188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绕城高速路;有效减少了过城车辆,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也使主城区和周边地区联系更加紧密。

轨道交通

  2000年,国家批准武汉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轻轨)正式开工,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武汉由此进入轨道交通时代。2010年7月,轻轨延长线开通,全长达到28.8公里横穿汉口,成为我国最长的轻轨。轻轨还将延长至汉口北,目前正在建设中。

  2008年起,武汉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大跨越时期。2008年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动工,2012年底通车运营,运营首月乘坐人次即突破千万。武汉自此进入地铁时代!武汉地铁2号线由常青花园至光谷广场,全长约28公里,设站21座,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其地铁过江隧道最深处达46米,是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隧道,同时还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地铁中山公园站壁画

 

  截至2013年5月,武汉已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运营里程达56.5km。按照规划,至2013年底,武汉将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工程,形成总长72公里的“工字型”轨道交通骨干网络;至2017年,将陆续建成4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项目,建成总长达215.3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到2020年,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线路282公里,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适时建设5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和10号线一期工程;远景到2050年建成12条全长约54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形成“轴向放射、相交成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轨道交通线网覆盖主城区,连接天河机场、阳逻、吴家山、蔡甸、常福、纸坊、豹澥等外围地区。

武汉地铁自助售票机

公交

  1929年2月10日,武汉首次开辟了两条公交线路。此后,公交汽车开开停停,到解放前夕每天出车仅3-5辆,解放后,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公共车辆和线路逐步增加,但一直满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要。改革开放后,武汉公交不断发展,市民乘车难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进入新世纪,武汉公交迅猛发展,公交车数量和线路飞速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营运公共汽(电)车7061辆,公交线路289条。

武汉新型公交车站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武汉在公交规划建设和发展上付出了很多努力。首先,在城市道路中划定了公交专用车道,优先公交车通行。其次,开通了微循环线路,直接服务于社区市民。明确了微循环线路选择的三原则:保障民生,保证每一个保障房小区至少有一条道路对外联系,并为通水、通电、通气等提供路径通道;方便市民出行,针对各区市民出行的堵点,难点,增加出行路径和交通通道;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各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增加配套道路。2016年以前,武汉将在7个中心城区修建171条微循环路,总投资约109亿元。

  另外,还规划了BRT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目前正在建设。BRT是通过开辟公交专用廊道,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让公交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城市客运系统,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系统”。BRT有封闭式专用行车道,不允许其他车辆“涉足”;在十字路口,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会感应到BRT信号,高峰时段自动将红灯切换成绿灯,保证公交优先通行,在平峰时段,公交等红灯的时间也比社会车辆要短。与公交车配套的公交车站也有了新的发展,从传统的铁片站牌,发展成为电子站牌,既满足了市民夜晚能够清晰浏览站点的需要,也满足了市民按键即可查询转乘的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武汉公交种类也日益丰富。从动力方式来看,已经从传统的燃油公交、线路电车,发展成为混合动力公交、纯天然气公交、纯电动公交等多种动力方式齐全的公共交通,同时环保性、安全性和动力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从公交类型来看,从传统的中巴公交,发展成为子弹头式公交、双层公交、新型铰接式公交(俗称手风琴公交)等多种新式公交为主的公共交通。如今,多数公交车上都安装了空调,能够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的士

  武汉出租车以其方便、舒适、快捷、合理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至2012年底,武汉共有出租车14780辆,并且仍在不断增加。武汉的士多以汉产的富康车系和爱丽舍为主,2010年12月又逐步增加了汉产东风雪铁龙凯旋车型的新型的士。武汉出租车本着便民、利民、保本、微利的原则,收费标准现处于国内大城市中偏下水平。

  2012年4月,武汉大范围开通出租车预约服务热线66667777,更加便利市民出行,进一步解决打的难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的士的空跑率。市民拨打热线后,调度人员会以乘客上车地为圆心,搜索1公里范围内空车。如果有空车,调度人员向所有空车下发信息,司机借助车内安装的车载调度抢答键盘进行“抢答”。确定车辆后,调度中心、乘客和驾驶员进行三方通话,调度人员对乘客订车进行引导和补充,从而实现驾驶员与乘客之间“门对门、点对点”的服务。

轮渡

  1900年,武汉开通首条过江轮渡,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轮渡日客运量达40万人次。武汉因长江阻隔,在没有大桥的时代,人们过江全部依靠轮渡,直到现在,看似传统的轮渡依旧往返于长江两岸。

武汉轮渡

  目前,武汉市区内有中华路至武汉关、汉阳门至龙王庙、曾家巷至王家巷、滨江苑至铁机路等多条过江客运线路和汽渡线路。轮渡具有大容量、绿色、不占用道路资源的优势,并且过江相比公交更加便捷、省时。自2010年12月起,武汉市政府投资陆续引进10艘带旅游功能的新型轮渡。全面提档升级的新渡轮里,中央空调、液晶电视、环保洗手间等—应俱全,顶层还有露天观景平台。装备的雷达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在大雾天气可以充当渡轮的“眼睛”,10分钟就能过江。乘坐豪华游轮游览两江美景也是江城旅游的一大特色。

  未来武汉还将开通更多水上航线,将中心城区与阳逻等远城区的重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水陆公交无缝对接;“大东湖水网”等工程完成后,市民乘游船还能够通江达湖,游览三镇美景。

便民自行车

  武汉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从2009年开建,目前,在市内已形成1218个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站点、7万辆公共自行车、80万持租车卡用户的运营服务规模,平均每天日租还车量为22万人次,社会效益凸显。随着绿色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武汉便民自行车将投入更多车辆。

  武汉便民自行车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困难。这种以低碳环保和爱心公益为特色的绿色出行方式,已成为江城社会公共生活的亮点,并以其特有的时代风姿向人们展示:“两型生活”不再是一种概念、一个口号,已经实际地成为与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武汉公共自行车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对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改善交通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将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出行观、环保观、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武汉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现已成为全国最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了“便民自行车武汉模式”,其成功运营得益于独一无二、全球首创的“政企共建”模式,即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