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市民手册

[交通发达]九省通衢

发布时间:2014-04-16 11:51:36来源:SRC-13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联系四方的枢纽作用,素有“九省通衢”之盛名。2009年,武汉获批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2013年5月,武汉完成国内首个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武汉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首次明确武汉未来交通定位为“中国中部国际交通枢纽”。近年来,武汉交通发展迅速,武汉正逐步实现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的跨越。

交通规划展示

  路桥

  至2012年底,武汉公路通车里程13103.29公里,比上年增长3.8%;其中,等级公路12775. 49公里,高速公路617.4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63.20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8%。2004年起,武汉开始建设汉孝(武汉至孝感)、青郑(武汉青菱至郑店)、汉蔡(汉阳区米粮山至蔡甸区侏儒)、汉洪(武汉沌口至水洪口)、汉英(江岸平安铺至新洲区周铺)、武麻(武汉至麻城)、和左(武汉和平至左岭)等7条高速出口路和关葛(武汉关山至鄂州葛店)一级公路,形成8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同时,还建成了武汉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和直通天河机场的机场高速公路,规划在建的还有“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此外,还有通向省内各地市及全国各地的“汉十高速”(武汉至十堰)、“汉宜高速”(武汉至宜昌)、“武黄高速”(武汉至黄石)、“京珠高速”(北京—武汉—珠海)、“沪蓉高速”(上海—武汉—成都)等高速公路。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桥城”,各具特色,似虹挂江湖,如梦如幻。

  单说武汉的长江大桥,截至2012年底,武汉已建、在建和确定计划建设的跨长江大桥共有11座,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军山大桥、沌口大桥、白沙洲大桥、杨泗港大桥、鹦鹉洲大桥、长江一桥(即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二七大桥、天兴洲大桥、青山大桥、阳逻大桥。从长江一桥(1957年建成)到长江二桥(1995年建成),武汉花了38年时间;从2000年到2011年的12年时间里,武汉先后建成了白沙洲大桥(2000年建成)、军山大桥(2001年建成)、阳逻大桥(2007年建成)、天兴洲大桥(2009年建成)和二七大桥(2011年建成)。

晴川桥

  并且,这些已建成的大桥均在建成时摘下多个桂冠。如: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长江二桥是当时我国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斜拉桥;白沙洲大桥是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跨径斜拉桥;军山大桥是当时长江上最宽的特大型桥梁;阳逻长江大桥是当时世界第八大悬索桥,大桥南锚拥有“神州第一锚”之称;天兴洲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公铁两用桥,是第一座拥有四条铁路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创下跨度、速度、荷载、宽度四项世界第一;二七大桥是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桥和跨度最大的结合梁斜拉桥。在建的杨泗港大桥还将是长江水首座双层公路桥。此外,在武汉市区汉江上已有江汉桥(江汉一桥)、知音桥(江汉二桥)、晴川桥(江汉三桥)、月湖桥(江汉四桥)、长丰桥(江汉五桥)、蔡甸桥等6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在建的有江汉六桥(古田桥)、三官汉江公路大桥和四环线汉江特大桥。其中,在建的江汉六桥,桥面设计为双向八车道,是汉江上最宽的桥梁,也是武汉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为了保护这些桥梁,2013年武汉将548座城市桥梁全部实名公示“桥长”,专门为桥服务。

  世界建桥看中国,中国建桥看武汉。武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建桥之都”,也是长江中下游建桥最多的城市。

武汉——中国桥都展示

  铁路

  武汉是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之一。

  在全国少有地区通铁路、大多数人还没见过火车的时候,1897年7月武汉就开始修建卢汉铁路(之后发展成为京汉铁路)玉带门至滠(shè)口段,至1898年通车,成为武汉境内的第一段铁路。至今,以武汉为起始点和经过武汉的铁路包括汉丹线(武汉至丹江口)、京广线(北京至广州)、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合武客专(合肥至武汉)、武九客专(武汉至九江,规划在建)等多条铁路。其中多数铁路达到了时速200公里以上,武广高铁还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将武汉带入了高铁经济时代,使原来武汉至广州的11个小时骤然降至只需3—4小时,极大地带动了武汉的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2012年10月,武汉还开通了首条洲际货运铁路线——“汉新欧”亚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整条线路横跨亚欧六国,行程10863公里,历时23天,比以往海运出口提速1倍。该线路也成为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专线,是一条新的“亚欧大陆桥”。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武汉与全国主要大城市之间实现高速铁路直接相连,成为全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主要枢纽城市: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省内各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郑州、合肥、长沙等中部城市,3—4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主要大城市。同时,武汉还将修建枢纽铁路外环线,环城铁路北到黄陂横店、南至江夏纸坊,东抵东湖高新区、西到武汉经济开发区,规划西北、西南、东南铁路基本与武汉绕城公路走向平行,以武汉长江大桥为圆心形成环城铁路网,依托既有武汉铁路外绕线,规划西北、西南、东南铁路,串起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合武客专、武九客专等铁路,将武汉三镇及远城区连成一体。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和需要,到2020年,也将建成以武汉为核心,连接100公里范围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城际铁路线。武汉城市圈,将因城际铁路而真正成为“一城”。

  武汉还拥有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武汉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曾几经废立,新的武汉铁路局成立于2005年3月18日,由原武汉、襄樊铁路分局和南昌铁路局划交的麻城地区等单位组成,管辖湖北省全境和豫南地区部分国营铁路。“十二五”期间,武汉铁路局规划新建线路2922公里,其中高铁达1960公里、城际铁路56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比“十一五”翻一番。

武汉铁路局

  航空

  武汉航空业发展较早。解放前,武汉曾一度有汉口王家墩机场、武昌南湖机场和徐家棚机场三个机场供军用和民用。新中国成立后,开通的首条民航航线天津-汉口-重庆航线,即以武汉为重要节点。改革开放后,武汉的航空业更是蓬勃发展,兴建了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并不断完善、扩建各项基础设施,成为华中地区的航空中心。

  至2012年底,武汉共有民用航线187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国内航线164条,通达国内城市72个,通航国家和地区11个,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246万人。武汉是中部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2012年3月,武汉开通直飞巴黎的航线,成为中国内陆直通欧洲的“中转港口”,也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拥有洲际航线的城市。作为中部唯一设立领事馆的城市,对外交流频繁,未来几年将开通更多国际航线,真正成为国家航空门户。

  武汉还以天河机场为核心规划了临空经济区,涵盖武汉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与周边邻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重镇相距车程均在3-5小时左右。其规划定位是:以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实施“开放活区、项目立区、环境兴区、科技强区”,努力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辐射中部的大型国际航空运输枢纽、促进中部崛起的优势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面向国际的现代服务平台和武汉现代城市拓展的核心功能板块。

  武汉临空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发展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形成“千亿临空产业园”,到2015年,多层次、多组团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临空经济区建成千亿产业园区,航空、物流等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达650亿元,新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二产业产值达350亿元,财税总收入达到40亿元,成为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建设“中国中部国际航都”。航空枢纽功能明显提升,武汉天河机场及周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国际客、货空运业务得到大力发展,通航城市覆盖全国90%的机场,开通10—20条国际直达航线,利用第五航权发展国际经停航线,中转旅客比例达30%,国际旅客比例达10%,力争形成东南亚东北亚、东亚欧洲的“大十字”复合枢纽,成为中国的特大型综合枢纽机场。三是发展“现代临空产业发展示范区”。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共同构成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趋于成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显着上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临空型企业的显着特征,成为现代临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一个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具有航空运输、研发制造、保税物流、商务会展、科教培训等诸多功能的现代化临空型产业发展区已呼之欲出,正逐步成长为武汉发展的第三极。

  水运

  武汉是因水而兴的城市,水运在武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从19世纪中期汉口开埠至上世纪30年代,武汉作为中国中西部贸易中心,是长江水系水运最发达城市之一。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世界重要港口。新中国成立后,湖北航运事业蓬勃发展,武汉港一度成为全国内河第一大港,汉口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运输方式飞速发展“黄金水道”开始衰落,武汉港“繁华不再”。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水运作为一种占地少、运量大、投资省、能耗低、污染小的低碳经济发展形态和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交通部批准《长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要求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7.95亿吨,首次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长江干线货运量突破12亿吨,为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倍、欧洲莱茵河的3倍。长江成为世界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2008年湖北提出建设“武汉新港”,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并确立了“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发展目标;将武汉水运发展定位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与上游重庆正在建设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及下游的上海正在打造的“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带动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2年4月,武汉市政府原则通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根据该纲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战略定位为“建成六大基地、构建三大枢纽、形成一个中心”,即:长江中游最大集装箱集散地及水水、水陆中转基地,内陆最大船舶制造基地、船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我国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和港口经济枢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智能内河航运中心。

  武汉水运的发展再次起航!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