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市民手册

[典故传说]孟宗哭竹

发布时间:2014-04-10 16:27:11来源:SRC-13

  百善孝为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论“孝”至此,可见“孝”在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性。颂父母之恩、论子女之孝的著述更是层出不穷,广为流传。

  二千年前编撰的《诗经》中,《小雅·蓼莪(lù é)》一文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拊(fǔ )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一句互文的确让人顿觉父母之大恩大德犹如苍天无穷无际,堪称“孝”之情感最真切的表露。及至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孝”更被推崇至上,儒家更有专著《孝经》用以教育后代。元朝时郭居敬精选汇编了二十四个历代孝行故事,著成《二十四孝》,通俗易懂,成为古代儿童启蒙的必读之书。二十四个孝行故事也随之家喻户晓,其中的“孟宗哭竹”即发生在武汉。

孟宗哭竹

  孟宗,字恭武,三国时江夏人(今武汉地区),为吴国大臣,官至御史大夫、司空,辅佐过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据说孟宗幼年丧父,由母亲带大,深受其母品行影响。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引用了《吴录》中几则事,展现了孟宗母亲高尚的品德。孟宗年少时将去南阳求学,临行前其母为孟宗做了一床又大又厚的被褥,有人问其故,孟母说孟宗年幼无知即将外出求学,同学者多出贫寒之家,这样能够让他和同学之间有所照顾。孟宗发奋学习,夙夜不懈,其师赞誉孟宗是宰相之才。学成后,孟宗在吴军骠骑将军朱据帐下作一小军吏,很不得志。一天晚上大雨瓢泼,屋内四处漏雨,孟宗深感自己无能,还使母亲受苦,联想到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起身大哭跪谢母亲,没想到孟母训斥道:“哭什么!好男儿更应该以此发奋图强。”朱据听说这件事后大为感动,遂提升孟宗为监池司马,管理渔业。孟宗为改善母亲饮食,自结网捕鱼,做鲊(zhǎ腌鱼)寄奉母亲,孟母却拒食退还,并斥责孟宗身为渔官却以鲊侍母,应该要避嫌才是,之后三年未曾吃鱼。后世多以此“还鲊”典故代称贤母和清廉之官,时至今日,孟母还鲊仍不失为世人所学。

  在母亲的教导影响下,孟宗的道德品行也修为甚高,遂有哭竹生笋这一传说。《楚国先贤传》记录,孟母年老生病,但喜食竹笋,时值冬季不是生笋季节,孟宗满山寻觅不得,放声大哭,上天为之孝行感动于是使笋逆时而生,以圆孟宗孝母之愿。隆冬哭竹而生笋,固是美丽传说,可孟宗孝母却是有史明载。《吴录》记载,孟宗身居高位后,心忧其母,每有时令食物必寄送给母亲,自己不会先品尝;孟母逝后,孟宗不顾朝廷禁令辞官回家奔丧守孝,乡邻亲友闻之无不动容,之后幸亏有人以孟宗平日的突出表现向孙权求情,才使孟宗免于死罪。也许是因孟宗平时孝行令人赞赏,才有了使人可信的哭竹生笋动人传说,有些地方甚至还将毛竹称为孟宗竹。

  武汉人一直没忘这位以孝感动上天的先人。在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江夏县志》卷六人物志中明确记载孟宗为武昌人,其故宅也在武昌,宋朝时以灵竹院(清朝同治年间地名)为孟宗故宅,还曾建孟孝感祠祭祀,并由此推测其故宅原位于武昌古城外的沙湖,孟宗后人将其迁到了城内的凤凰山。因此,一直以来今武昌凤凰山上都建有哭竹亭,用来纪念这位孝行彪炳千古的人。据说凤凰山上曾有石牌坊,上书“吴司空孟母墓园”几个大字,并有著述说此处正是孟母死后葬身之地;还有记录,凤凰山上曾因祭祀孟宗而兴建有一座应山祠,之后因白蚁侵害破败遭拆除。

  如今的凤凰山上,孟宗孝行故迹已荡然无存,但孟宗孝行早将人世间最可贵、最美好的情感——“孝”,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当下谈孝,又不禁让人想到《论语》所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何以堪!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