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屈原,世人无不言其情操之高尚、爱国之真挚,遂认为因此而受世代敬仰。中华数千年历史,高尚爱国者不计可数,独屈原能享端午举国纪念的礼遇?实乃限识于屈原之言行,而未深思其选择、体会其处境、感触其忧虑。武汉有幸,留下了屈原行吟表露内心的史迹,从中可以感觉到他伟大之所在。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所谓同姓,是与楚王同为芈姓血缘关系,故屈氏在楚国是三大贵族之一。屈原虽出身贵族,位居高官,但未像多数纨绔子弟那样目空一切,醉心享乐,而是心忧社稷,情系百姓。屈原时期的楚国已不能问鼎于中原,内政失修,民生凋蔽,又有强秦虎视,楚王却依然纵欲情乐,全然置国家人民而不顾。屈原多次劝谏,望楚王采纳其提出的“美政”,举贤授能,恤民廉政,终因针砭时政得罪令尹子兰遭其陷害,昏庸的楚顷襄王听信谗言将屈原免职流放。
东湖磨山景区内的离骚碑刻
流放途中,屈原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同时还有《九歌》、《天问》、《九章》、《渔父》等多篇名辞。关于屈原被流放所走的路线,在其所写辞赋中多有记录。《九章·哀郢》中提到“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可见屈原是从故乡郢都出发后,顺汉江而下进入长江;接着又提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夏首就是古汉水的入江口,可判定屈原是进入长江后又逆江西行,之后才由洞庭南下至湖南汨罗江一带。又一句“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坟,古意为土堆山丘,屈原在江汉间提及大坟,不少人认为江汉交汇处水天茫茫,能一眼而及并称之为大坟的唯有今龟山。在《九章·涉江》中屈原还写道:“乘鄂渚而反顾兮,欸(āi)秋冬之绪风。”鄂渚就是鄂地一带江中的小洲。由此可断定,屈原不仅途经过武汉,而且还曾在武汉流连了一番。《史记》载:“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并遇渔父问答,故有《渔父》一辞。武汉地区湖泊众多,屈原又曾在此停留,行吟之地极有可能也在武汉。今东湖听涛景区建有“行吟阁”,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史说。
如今漫步东湖,思其足迹,再念屈原。他以国家社稷为上,虽为大贵族但仍愿楚王不分贵贱举用贤良,反对世卿世禄垄断权位,在《离骚》中他仍然不断以商王武丁重用筑城的奴隶傅说、周文王起用当过屠夫的姜太公吕尚、齐桓公识才喂牛的宁戚为例进行述说;他衣食无忧,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独清于浊世,鸷鸟而不群,虽可隐居山林,安然田园,亦可“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工巧苟活于世,但他从未变心而从俗,即使明知愁苦而终穷;他得知国都沦陷后,抱石自沉汨罗江。这样一个首先放弃自己利益而去主张改革的人,一个生居尊优却心念民艰的人,一个“伏清白以死直”的人,一个寄生死于国家兴亡的人,一个追求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怎会不被人民世代铭记?
屈原行中所吟现已不知,行之所迹也无法详究,但身处江城,行于大江大湖之滨,不觉会让人想到吟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