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市民手册

[江城史话]伯颜智勇渡江

发布时间:2014-04-09 15:31:13来源:SRC-13

  长江天险,历代苟安于一隅的王朝都视其为保命屏障,正因如此,也成就了一批平江南而功垂青史的英雄。位居大江上流,有锁西北、屏东南之战略意义的武汉地区,就成为这些英雄施展文韬武略的最佳地。曾开创了元帝国这一世界史上最大版图的蒙古英雄们,自然不会在此缺席。

成吉思汗

  南宋中后期,蒙古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在北方草原崛起,相继攻灭西辽、西夏,对金国也发起了强大的进攻。成吉思汗以报金国杀祖先俺巴孩之仇,举蒙古全国之兵十万人攻金,金国也集中了近五十万人在野狐岭一线抵御蒙古。蒙古军在成吉思汗高超的军事指挥下,采取中央突破战术,凭借高昂的斗志、赴死的决心将金军杀的蔽野塞川。野狐岭一战后,金国再无力抵御蒙古,遂向南宋晓以唇亡齿寒之道理寻求帮助,而蒙古为尽快消灭金国也向南宋表示了欲联合攻金的愿望,并以中原之地许南宋。此时,南宋朝廷已十分腐朽,既无战略远见又急欲建功,最终选择联蒙攻金,重蹈了联金攻辽的覆辙。

  1234年,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蒙古和南宋的对峙态势形成。同年,正当南宋上下沉浸在收复百年失地、自认为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喜悦中时,蒙古发动了进攻南宋的战争。1254年,蒙古远征灭亡大理,对南宋形成了三面包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制定了分三路大军围攻南宋的计划,蒙哥亲领主力攻四川,其弟忽必烈则领一路军出中原南攻鄂州(今武昌),另一路军由大理地区出兵经广西、湖南北上,欲三路大军在鄂州会师后再顺江而下攻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1259年,蒙古主力在攻打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时遇到南宋将领王坚的坚决抵抗,数月不能克,大汗蒙哥也被南宋军队击伤,加之不适应南方气候,不久就死于军中,蒙古主力遂撤军。

  蒙哥之死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由此停止。其时,已横扫西亚,占领大马士革,准备攻入埃及进而进军非洲的旭烈兀;另一路攻至欧洲中部直逼西欧,已令西欧各国极度恐惧的蒙古军队,纷纷回师争夺蒙哥留下的大汗之位。创造了世界史上最大版图的蒙古帝国的扩张之路至此而终,也因此而分裂。

  此时,忽必烈已驻军黄陂,饮马江北,准备渡江围武昌城。得知蒙哥已死诸军回师夺汗位,忽必烈认为更不可无功而返,遂令大军立即从阳逻堡(今新洲区阳逻)渡江,并严律军纪,士兵擅入民宅的都以军法从事,凡有俘获也都放生,以此争取民心。大敌当前,南宋派贾似道总领江淮一线抗击蒙古的防务。随着各地陆续陷落,贾似道由江陵移驻汉阳。忽必烈围攻武昌城紧,南宋又擢升贾似道为右丞相,之后贾似道自汉阳进入武昌城内督师抵御。忽必烈一连几月攻城不下,又听到大汗位争夺生变,急欲罢兵回师。贾似道明知蒙哥已死,蒙古将撤军,不仅未组织有效反攻,反而私下遣使,以南宋愿称臣纳贡等条件求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忽必烈遂移驻青山矶(今青山区青山镇街一带)北归争汗。

  蒙古军撤,贾似道谎报是自己的军功战绩,不辨真假的宋理宗大喜,更加信任贾似道,南宋朝廷进入了贾似道专政擅权时期。在此期间,贾似道也曾试图振兴南宋,颁布了《公田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大地主肆意囤积粮食、霸占耕地的行为,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南宋统治者内部矛盾日益尖锐。贾似道虽有前线督师、立法救国的可赞之举,但更不乏玩物丧志、专政误国的荒唐事,襄阳战事正紧时还在玩斗蟋蟀,甚至带蟋蟀上朝堂议政,朝廷上下慑于其专政而不敢有异议。南宋朝政的腐朽直接导致国内上下离心矛盾突出、朝中奸佞横行良臣名将不得现,扩张中的蒙古帝国自然视其为口中之物。

  忽必烈夺得汗位、平定内乱后,即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做好了灭南宋的军事准备;同时制定了中央突破,先取襄阳,再由汉入江,顺江而下直逼临安的战略计划。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意,开启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同时加紧了对南宋的进攻。1273年,历时6年的襄阳之战以蒙古胜利告终,忽必烈完成了其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南宋西北门户大开,仅剩长江天险可恃。襄阳之战是蒙古征战欧亚大陆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战役之一,这无疑是南宋军民誓死抵抗的结果,后世文人更是将其以小说演绎,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元世祖忽必烈

  1274年,忽必烈任命伯颜为主帅,领兵20万向南宋全面进攻。伯颜是蒙古族巴邻部人,其曾祖父是追随成吉思汗征战的开国功臣,祖父和父亲都是蒙古朝廷的重臣,从小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随父追从宗王旭烈兀西征,从小在西域长大,对蒙、汉及周边诸多国家的文化尽皆吸收;在远距离的西征中,亲身经历了复杂、激烈、残酷的战争,加之有父亲亲自教诲,使伯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掌握了高超的军事理论。这都为伯颜后来成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次宗王旭烈兀派遣伯颜入朝奏事,忽必烈见其相貌甚伟,举止不凡,当堂问对更发现伯颜学识高深、才知超群,便下令:“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从此,伯颜辅佐忽必烈屡建奇功,成为忽必烈的肱股之臣。平南宋此等要事,忽必烈自然选择了伯颜,并寄予厚望,以北宋辅佐赵匡胤平江南的名将曹彬激励、戒谕伯颜:“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

  伯颜依既定战略自襄阳率水陆大军沿汉江而下。逼近郢州(今湖北钟祥),大军前锋遇到连日大雨,四处积水成泽,恐无舟不能行,伯颜大怒:吾等将飞渡大江,难道还怕此水泽吗?于是传令一壮士负甲骑行为前导,麾军涉水而过,全军肃然,无往不前。至郢州,发现南宋军早已深沟壁垒并筑新城,非旦夕可破,诸将请令攻城,伯颜不准:“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州,顺汉江而下攻沙洋,并亲率百骑殿后,郢州守将赵文义、范兴以二千骑兵追击,反被伯颜擒杀五百多人。破沙洋后,伯颜令人把所斩杀的无数头颅列于郢州新城下打击守军士气,之后南北夹击破郢州城。南宋在汉江沿线设置的防线被伯颜逐一攻破,为阻伯颜大军进入长江,南宋命淮西制置使夏贵领十余万兵士、万艘战舰在今武汉地区设防水陆要地。决定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战在此徐徐拉开了帷幕。

  伯颜率大军顺汉江抵达蔡店(今蔡甸区),见南宋已在汉口(汉江改道前的入江口,今龟山以南)布下水陆重兵,无法由汉入江,便召集诸将研究进军方略。千户马福建言,可从

  沦河口(府河下段,亦称沦河,今称朱家河)通沙芜口(今黄陂沙口一带)入江,伯颜听其言令人侦察沙芜口,发现夏贵也派有精兵设防。伯颜施声东击西计,分一军围攻汉阳,声称要攻下汉阳从汉口渡江,夏贵中计移沿江守军支援汉阳,伯颜趁机夺取了汉口,随后令诸将在汉口上游开坝,引水军入沦河,万户阿剌罕领兵夺下沙芜口,直逼阳逻堡(今新洲区阳逻一带),伯颜水军由此进入长江,一时江北沦河口战舰密布。仅一江之隔,长江南岸南宋水军也列舰相峙,诸将请战欲渡江夺舰,伯颜不准:“吾亦知其可必取,虑汝辈贪小功,失大事;一举渡江,收其全功可也。”于是令人修备攻城用具,进军阳逻堡,阳逻堡南宋守将王达率兵誓死力战,伯颜麾诸将连攻三日而不能破城,便与副帅阿术密谋避实捣虚之计,连夜令阿术率三千铁骑乘船沿江北岸逆流而上,偷袭江南岸的青山矶,并令万户史格等四翼军随从,同时加紧进攻阳逻堡。夏贵恐阳逻堡有失,便引军来援。

  阿术领兵抵达青山矶对岸,时值冬季,突然风雪大作。近黎明时分,阿术遥望南岸发现多有沙洲露出,大喜过望,立即登舟指挥强渡直扑江中沙洲。南宋守将程鹏飞发现后马上在江中迎战,最先渡江的史格难以上岸,两军便在大江之中短兵相接。史格身中流矢多处,血流不止,仍奋勇冲杀,其部下三百余人战死;阿术亲入战阵,在激流中生擒敌将高邦显;程鹏飞七处受伤,依然拼死斩杀,但寡不敌众,南宋兵士战死无数,一时“江水尽赤,尸殍阻流”,最终程鹏飞败走,退守鄂州。阿术乘胜夺取战船千艘,登岸再战。为守住最后的防线,南宋守军异常顽强,防线四次开而复合。阿术借助战船搭起浮桥,北岸大军成列而渡,南宋守军溃败。阿术率兵一直追溃军至鄂州东门方还。渡江成功后,阿术即派人向伯颜告捷,伯颜大喜,急令大军全力攻破阳逻堡,斩守将王达。夏贵得知伯颜大军已在青山矶雪夜渡江,马上领数千亲兵,从阳逻堡以东沿江一带,纵火焚烧民舍,大掠民财,向东狂逃。宋军见主帅先逃,遂溃不成军,数十万众死伤殆尽,夏贵也仅以身免。诸将请追,伯颜又不准,他知道:南宋朝廷上下重颜面而不务实、贪私利而不谋国,夏贵作为败军之将一人逃回却丢掉数十万军队,必定会找借口,而最好的借口莫过于蒙古军强大不可战胜,如此一来必定会令南宋上下彻底丧失抵抗意志。果不其然,夏贵一路逃跑一路宣传,令沿线南宋守军无不胆战心惊、畏敌如虎。

  伯颜登上武矶山(今新洲区阳逻街一带),看到大江南北尽是元军,心中甚喜,诸将称贺主帅居功至伟,伯颜却辞谢将功绩归于众将士。此时,阿术渡江来见伯颜,商议下一步进军方略,有人建议立即乘胜追击顺江攻取临安,阿术则认为鄂(鄂州,今武昌)汉(汉阳)非比小城,是东南屏障,若贸然东下则退无可据之处,先取鄂汉虽需十多日,但是万全之计。伯颜赞同阿术的观点,遂率军西进攻鄂汉两城。南宋守军欲坚守而战,伯颜令将所俘获的三千战舰在两城间的江面尽数焚烧,瞬间火光冲天,两城大恐,最终不战而降。

贾似道画像

  把持南宋朝政的贾似道一直对战事置若罔闻,一边表示要去一线督师,一边又指使其党羽上书挽留,直到鄂州失守,在满朝文武大臣及太学生的促请下,不得已才都督诸路军马,调集了十余万大军在丁家洲(在今安徽铜陵东北)设防,但仍将都督府设在了临安。雪夜智勇渡江,降服鄂汉两城,元军上下士气高涨,伯颜领水陆大军顺江而下,沿路南宋守军纷纷献城乞降。江州(今江西九江)守将师夔(kuí)乞降后,设宴讨好伯颜,特意选出两名南宋宗室之女,盛装粉饰献给伯颜。伯颜怒斥:“吾奉圣天子明命,兴仁义之师,问罪于宋,岂以女色移吾志乎!”元军将领闻此无不佩服,南宋降将则多慨叹。元军逼近临安,大敌当前,贾似道首先想到的就是乞降议和,没想到的是遭到伯颜的一口拒绝。贾似道得知乞和无望,便暗备快船以便逃跑。元军进抵丁家洲,伯颜令左右骑兵夹江进攻,砲声震百里,南宋军阵脚动摇。夏贵担心贾似道督师取胜,而使自己承担鄂州失守之责,率先逃跑,并报贾似道:“彼众我寡,势不支矣!”贾似道仓皇失措,鸣金收兵却使全军大溃,遂立即逃跑。即使如此,南宋太后也认为贾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仅罢官遣送回乡,途中被监送人杀死。

文天祥画像

陆秀夫像

  南宋政权摇摇欲坠,朝廷下了一道“哀痛诏”,号召各地军民起兵勤王、保卫临安,而各地文武将官都认为不敌元军,存心观望,响应号召的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由于南宋朝政腐朽,文天祥又为人正直,此前一直未受重用。这次勤王,文天祥聚集的都是未经军事训练的普通百姓,所以临安一战异常惨烈,最终未能抵挡住伯颜的虎狼之师,文天祥也在谈判中被伯颜扣留。1276年,临安城破,南宋五岁的小皇帝及宗族宫人数千人被押解北送上都(今北京)。不久,南宋遗臣陆秀夫、张世杰又迎立一南宋宗室七岁幼童为帝,文天祥从元军处逃出后也加入到了南宋小朝廷中。1278年12月,文天祥在一次作战中不幸被俘。1279年正月,元军追击南宋幼帝至广东崖山。开战前,元军统帅命文天祥向张世杰写劝降书,文天祥挥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更是成为千百年来无数铮铮志士的人生追求。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大海战,但何曾想到最终的结局竟然是“马背王朝”大获全胜。陆秀夫在绝望中背负幼帝跳海自杀,十余万民众宁死不降,相从跳海自杀,可敬、可叹、可悲、可怜,南宋王朝至此终结。

  反观历史,南宋灭亡却属必然。从政治上讲,南宋朝廷腐朽,君无大志,臣多谋私,派系内斗严重,诸多良才勇将反被蒙古所用,而元朝世祖忽必烈胸怀大志,知人善任,广纳各式人才;比如:南宋泸州知府刘整以功升迁,却引来权臣将领的妒忌、打压,后以泸州30万户降蒙古,令南宋丢掉大半个四川,并帮助蒙古组训了水师,忽必烈进攻南宋的战略计划也出自其手,以致文天祥和后代史家都认定:“亡宋贼臣,整罪居首。”从社会风气看,南宋偏安一隅,自上而下多无斗志且不务实,谄媚并自负;元朝一直开疆扩土,上下一心,将帅兵民均以建功立业为荣;伯颜领兵20万灭南宋,一路征战即是证明。从资源运用看,在很长时间内,南宋在武器方面都比蒙古占有优势,有一种观点即认为蒙哥是被南宋先进的抛石机所伤,而不久之后,蒙古征调西域回回人(一般指穆斯林)制造了更先进的抛石机——回回炮,并用其轰开了襄阳城墙;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火器的改进使用,火器本是南宋军队的秘密利器,蒙古人不但在战争中得到了而且还加以革命性的改进,有历史著作这样评价:蒙古人将宋军使用火器的原理、阿拉伯人使用火器的器械、欧洲的钢铁锻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近代火炮的前身。蒙古人正是用它们横扫欧洲的封建城堡,打赢了崖山海战,开辟了史无前例的蒙古大帝国。依现代方式理解,即蒙古能够调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资源为我所用,而南宋不具备。

  千言万语,借伯颜一语蔽之:“盖天道也”。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