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长江之畔的武汉将再次沸腾!2025年7月16日,“湖北银行·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盛大启幕。数千名“泳”士集结完毕,共赴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壮阔之约。
每年7月,武汉都会被一个热词所包围——武汉“7·16”渡江节。在7月16日这一天,国内外数千名游泳健儿和众多渡江方队齐聚武汉,从武昌汉阳门码头下水,劈波斩浪,浩浩荡荡挑战长江天险。
2025年渡江节。
作为50周年的里程碑,本届渡江节亮点闪耀。个人抢渡赛迎来70名顶尖高手,张子扬、李馨璇、王宝骏等本土健儿与来自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国际泳将同台竞技,在浪花中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巅峰对决。
个人抢渡赛中,张子扬以11分21秒06的成绩获得渡江节男子组冠军,不仅成为历史上首位“四冠王”,更创造了渡江节最好成绩。
00后武汉游泳队员夏紫璇以12分53秒15的成绩夺得渡江节女子组冠军。
男子组冠军张子扬。
女子组冠军夏紫璇。
同时,此次群众方队横渡长江活动阵容颇为庞大,除了本地的游泳爱好者积极参与外,还汇聚了来自广东、山西、新乡、盐城、孝感等多地的泳者。总计2000余名泳者精心组成27支方队,以整齐的队列形式横渡长江,共同完成这场跨越千里的长江之约。
2025年渡江节路线图。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地处两江交汇的武汉,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生活在江城武汉,人们与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征服感。玩水和游泳,也成为武汉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
武汉渡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朝年间,武昌城下已有“善泅健儿结队成群,手挚彩旗,出汉阳门,搏击长江”的盛况,两岸“观者如潮,欢声雷动”。近代以来,从清末军队泅渡训练、民国嬉水夺标,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全市性横渡竞赛,渡江活动在武汉从未间断。
1934年9月9日,武汉举办了首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也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性横渡长江游泳比赛。竞赛于当日下午一时举行,起点设在武昌黄鹄矶下汉阳码头,终点位于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直径7500码(折合6858米)。首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轰动武汉三镇,武汉市民纷纷前来观看,“两岸观众约计三十万人”,场面十分热闹。
1934年武汉第一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
1935年7月,长江流域水灾泛滥,汉江更是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长江水位上涨,导致汉阳大部分城区、汉口和武昌临江区域被淹60-90天,直至入秋,大水才渐渐退去。第二届横渡长江游泳竞赛于9月22日下午一时举行,时间较上一年有所推迟。受第一届横渡长江比赛的带动,此次比赛人数明显增多,共有两百多人参加,而且人员构成更加丰富,除警备旅士兵外,还有学生、各机关职员及市民,最后到达终点的人数超过半数。
1935年武汉第二届横渡长江比赛,汉口上岸点的围观群众。
1936年8月,武汉举行了第三届横渡长江比赛。这是民国时期的最后一届横渡长江比赛,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武汉横渡长江竞赛活动中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受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的带动,才重新掀起武汉群众性横渡长江的热潮。
1936年武汉第三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汉口市长吴国桢夫人黄卓群为获奖者颁奖
真正让武汉渡江活动升华并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夏季,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写下《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志豪情,让万千中国人解脱了束缚,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武汉的渡江习俗,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1966年7月16日,武汉市举行第11届渡江活动,毛泽东主席乘坐交通艇检阅了游泳大军后,以他73岁的高龄再次畅游长江65分钟,7月16日因此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终成为武汉人横渡长江的节日,并相沿成习,成为武汉人每年都盼望的生活习俗。
1992年,第26届渡江方队出现第一批企业条幅,这届渡江被称为是“经济”渡江。
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畅游长江37周年,武汉市把第27届横渡长江活动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汉国际渡江节”,10多个多家和地区运动员来汉,组成渡江历史上第一支“国际方队”。
2009年,武汉市决定将每年7月16日固定为渡江活动举办日。2015年,武汉被确定为“7·16全民游泳健身周”的永久主会场,“武汉渡江习俗”入选武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汉渡江节由来。
2018年渡江节。
2022年渡江节。
2023年渡江节。
2024年渡江节。
2025年渡江节。
武汉渡江节意义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历史文脉到城市精神,从体育事业到城市形象,皆有深刻体现。
文脉绵延: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
渡江节承载着从宋代民间嬉水到毛泽东时代“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的厚重历史,是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文化基因的延续。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寄托着江城儿女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并将先辈们搏击长江的勇气与智慧代代相传。每一位参与者,都是这一独特文化的传承者,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精神铸魂:敢为人先的城市风骨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在万人击水、勇立潮头的渡江场景中得到最直观的诠释。面对湍急江流、复杂水文,渡江健儿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与协作,正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不服周”、迎难而上气质的体现。它完美诠释了武汉人民在面对自然挑战和时代浪潮时所展现出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
体育赋能:碧波激荡的竞技荣光
在伟人精神的感召和渡江活动的带动下,游泳运动在武汉蔚然成风。武汉人民亲水乐水,在毛主席逝世8年后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武汉籍跳水运动员周继红捧回了中国代表团首金,也是中国水上项目的第一块奥运金牌。此后,陈静、伏明霞、高崚、肖海亮等多个体育项目的武汉健儿扬威奥运赛场,为国争光。
城市名片:走向世界的魅力窗口
万人横渡的壮阔场面,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渡江节已成为展示武汉城市风貌、开放活力与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永恒的文化名片。
六十九载风雨兼程,五十届中流击水。武汉渡江节,不仅是一场场劈波斩浪的体育盛会,更是一部流淌在长江之上的城市史诗。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彰显着不屈的城市精神,并将继续激励一代代武汉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当2025年的发令枪响,数千健儿跃入长江,他们将再次以行动践行“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情。这份镌刻着历史印记、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荣光,必将在浩浩长江水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