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 魅力江城

践行司法为民、惠民利民 群众进“一个门”能享全套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1日04:31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市12348公法热线

黄陂区武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正在为群众服务

新洲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在为群众服务  李律供图

司法所上门排查矛盾纠纷

“出门买菜还顺路咨询了法律问题。”蔡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建在该区人流量最大的菜市场附近,居民张师傅隔三岔五就去“串门”。他说,这里原来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门面,只有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两个窗口,现在已经升级成了一个现代化服务大厅。

截至2018年6月,东西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标志着武汉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全覆盖。全市已经建立起了1个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7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135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实体平台’就是把原来分散的法律服务集中在一起,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享受全方位、‘一条龙’式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站通’。”武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进了中心像进了“银行”

蔡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闹市区,临街落地,从蔡甸区人流量最大的菜场到该中心只有500多米,很多买菜的市民要途经中心门口。

“这里原来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门面,只有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两个窗口,现在已经升级成了一个现代化服务大厅。”市民周女士说,闲暇之际,她经常来中心,不只问自家法律问题,就连出嫁女儿家拆迁怎么拆、外地老表家小伢被打伤怎么赔偿等别人家的事,她也来这里问个明白,自然而然,她成了“公共法律服务越来越好”的见证人。

“进了门感觉像进了银行一样!”据悉,蔡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约230平方米,划分为引导区、等候区、窗口区、服务区、办公区等区域,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每个窗口上都挂着一个LED屏,上面公示着工作人员信息。

“以前怕客户等不及,自己跑出去复印公证材料,现在大厅里自助就能完成,非常方便。”对于该中心配备的打印机等便民设备带来的快捷、高效,经常来这里的钟先生体会最深。

合理的功能布局、清晰的服务标准、科学的服务流程、现代化的硬件配套,蔡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全市已经建立1个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7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135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武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体平台建设全市一盘棋,由顶层设计,制定出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配套要求,提供指导性操作规范。”

统一的Logo、功能布局、服务流程和配套设施,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就像一个个的“法律服务连锁超市”,不但提供丰富多样的法律服务产品,而且配备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

据悉,江汉区为12个街108个社区配备120名公共法律服务专员,在满春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一面墙上,张贴着所有律师、调解员等法律工作者的联系方式,居民走进服务站可按需选择。

“大数据”帮老百姓把问题想在前面

响铃不超3秒接通,服务是否满意,来电市民说了算,简单法律问题直接解答,线上无法讲清的复杂法律问题会告知解决方式,或者转接相关对接渠道,特殊情况还可电召律师上门服务……自武汉市法律援助热线12348正式扩容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后,这条曾被群众称为雪中送炭的“暖心线”,如今升级为百姓法律服务的“110”,其功能也从提供单一的法律援助到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服务投诉等综合性服务,成为一体化呼叫中心。

据悉,升级后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更加“智慧”,建立了大数据分析系统,既可以监测、分析重复来电情况,又可以对来电地区、时段、坐席平均话长及完结率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质量评议监督、接线人员在岗考勤监管等,科学调配热线线路,还可以分析群众诉求,研判民情民意,科学服务政府决策,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又一“智囊”。

2018年2月,市民张女士(化姓)多次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此举通过大数据系统发出预警引起工作人员的关注,市法援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对张女士进行电话回访。经了解,张女士患有重度肺结核传染病,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因无钱医治长期躺在医院走廊的病床上。张女士控诉丈夫不出医疗费且双方感情破裂,希望就离婚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考虑到张女士的健康状况和特殊处境,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当即在电话里受理了法律援助申请,并立即指派万志宏律师上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最终帮助张女士成功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

据悉,12348热线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来电咨询内容统计分析,研判出一定时间段内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分析诉求背后的社会共性、倾向性等问题,更加科学、敏锐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智慧化水平已走在了全国同类平台的前列。

电召上门服务让困难群众“不跑腿”

“您好,这里是12348服务热线,很高兴为您服务!”2018年6月10日上午9时,热线仅仅响了一次,值班律师迅速接通了来电。

拨打电话的小伙柳先生(化姓)是在广东工作的湖北人,2017年,来汉打工时曾与公司发生纠纷,柳先生对法院判决结果不太满意决定上诉,于是打12348求助法援律师。然而,柳先生人在广东,户口本却在老家红安,眼看上诉期马上要到了,如果折腾回老家拿到户口本再来武汉申请法律援助,就耽误了上诉期。值班律师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报告了柳先生的尴尬情况。

“特事特办,马上开展工作,后期补足证明。”半小时后,柳先生通过微信传来户口本照片,值班律师为其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

“从拨打热线到指派法援,整个流程下来不到1小时!”感受到12348带来便利的柳先生发微信,点赞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是百姓法律服务的“110”。

据悉,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升级后的12348热线系统设置了服务评价系统,拨打热线的市民会对服务做出评价。

为确保服务的专业水准,全市3000多名律师公开竞聘,挑选出37名热线值班员,承担12348咨询服务工作。

来汉打工的送外卖小哥钱师傅(化姓)在送餐途中意外发生交通事故,住进医院。钱师傅是外地农村人,独自一人在汉打拼,车祸发生后,全身绑着绷带的他完全没法处理后续的赔偿等相关问题。在医护人员的提醒下,钱师傅拨打12348寻求帮助。

考虑到钱师傅的特殊情况,热线值班律师为其申请了“上门服务”。当天下午,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到医院为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详细解答后续的相关法律程序和赔偿问题。

据悉,电召上门服务是武汉市推出的一项便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前只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今后,12348热线与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联通后,上门服务可扩大覆盖面,最大限度地便民、惠民,实现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宗旨。

46个联系点“零距离”帮企业排忧解难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民营企业1.2万家,百亿企业6家,千亿企业1家,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201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403.8亿元,是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引擎。

结合经济总量大、创新项目多、创业者聚集、经贸活动频繁等区位特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鄂检十条”,依法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专门成立了企业法律咨询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办案不影响生产,办案不影响发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积极走访百余家企业、开展专项调研,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零距离”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武汉市区两级检察院共在民营企业集中的各类园区设立工作联系点46个,走访民营企业1954次,为民营企业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

除此之外,我市各区级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相继投入投用。借助原有的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负责受理人民群众控告申诉,受理国家赔偿、国家司法救助,收集、反馈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等六项主要业务。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可线上线下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检察职能,拓宽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机制。

“足不出户”也能够打官司

一根网线,两台显示屏,一个麦克风,三名分别来自湖北武汉、北京、浙江的原被告跨越了1800余公里,出现在江夏区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上,法庭审理的是一起涉2000元借款的互联网平台民间借贷纠纷。2018年12月25日,江夏区法院设立的这个湖北省内首个互联网法庭,近2个月来,审结类似的案件3000起,而且“这些案件全部实现互联网在线庭审和电子送达”。

举证通知、应诉通知、开庭传票、起诉状副本等全部按照合同双方约定的电子送达方式,被告也通过注册绑定身份在网上进入平台应诉,在网上提交答辩状,交换证据和质证,约定开庭时间后即可足不出户,点击“我是原告”“我是被告”,即可在网上开庭打官司。

目前,江夏法院互联网法庭有四类案件,可完全实现“足不出户”,打起官司几乎像在网上“淘宝”一样:互联网购物,互联网合同纠纷,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民间借贷纠纷以及双方申请人申请在互联网上审理的非涉网纠纷民事案件。

除此之外,为努力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水平,我市积极推广洪山、蔡甸区法院“道交一体化平台”、汉阳区法院“三调联动”、黄陂区法院“孙东林工作室”等基层经验,引入智能调解室、律师调解室,充分运用车载法庭、旅游巡回审判等方式,及时就地化解纷争。

链接>>>

取消委托检验手续,全国范围“通检”

武汉交管再推20条便民新规

市民唐先生是山东人,目前就职于武汉一家私营企业,8年前来汉工作时便购买了私家车,挂上了山东牌照,“以前都是处理完违章后,把身份证和行车证寄回老家,然后在当地交管部门开异地年检委托函,最后寄回武汉进行年检,非常麻烦。”唐先生说道。

2018年9月1日,随着武汉市交管部门再次推出20条交管便民措施,唐先生的烦恼也将不复存在。据悉,武汉市将推行小型汽车、货车和中型客车跨省异地检验,取消委托检验手续,全国范围“通检”。也就是说,自9月1日起,除大型客车、校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外的车辆跨省检验时,不再出具、审核异地检验委托书,直接在当地检验。

与此同时,减证便民、一证即办、一窗通办、 推行驾驶证异地申领、推进车检程序优化等其他19项便民措施将同步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将实施社会服务网点代办。即:由登记服务站、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汽车报废回收企业、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等单位代办新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转移登记等车驾管业务,提供购车、选号、投保、缴税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武汉有91家登记服务站、36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4个汽车报废回收企业、10家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已开通办理相关交管业务,实现自助缴费。

此外,新规中还将延伸农村交管服务。“流动服务车”每周出行2次,将服务送达市民家门口。开通车管分所,目前有汉口分所、沌口分所、经济开发区分所、硚口分所、江岸分所、洪山分所、黄陂分所7个区县级分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策划:中共武汉市委政法委员会

执行:长江日报法治文化传播中心

撰文:谭在龙李律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