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三省党报看临空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驭空腾飞打造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

发布时间:2018-06-07 16:21:59来源:荆楚网


图为:临空港生态幸福新城
 
  湖北日报讯
 
  临空经济已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全国,62座城市依托54个机场,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滚滚热浪席卷神州大地。
 
  在我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已于今年5月出炉,武汉市《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2030年)》也已出台。
 
  作为我省唯一一个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迎来一个快速高效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围绕临空经济这一概念,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根据“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提出要高举临空经济发展大旗,实现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两业并举”、高端产业化与深度城市化“两化融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升级等举措,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五中全会后,临空港经开区提出“一三五”发展战略,即“围绕一个目标、抓实三项任务、推行五大举措”。
 
  围绕一个目标,即未来五年,在武汉市新城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抓实三项任务,即未来五年,更加重视、追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着力、着实打造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和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
 
  推行五大举措,即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为重点,紧扣创新发展调结构;以健全开发区体制机制为重点,紧扣协调发展促转型;以提升宜居宜业功能为重点,紧扣绿色发展环境;以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重点,紧扣开放发展强优势;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紧扣共享发展惠民生。
 
  站在全球速度经济的时代“风口”,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如何抢占“天机”,实现上述三大目标?
 
  本文从六大关键词出发,解读经开区临空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一】航空制造业——
 
  【动态】国字号航空项目青睐“临空港造”
 
  航达科技,是中国实力最强的飞机附件维修企业之一,客户遍布全球,被誉为“首席飞机维护师”,同时它也是中国首批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的民营企业。
 
  今年5月18日,航达科技与经开区签约,投资30亿元在该区临空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飞机机载设备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生产厂房等项目,总占地面积超过300亩。
 
  该公司副总经理万月娥说,预计到2020年,航达科技产值有望达到30亿元。她说,这并不是心血来潮的盲目预测,而是基于公司发展速度、市场容量扩张速度进行科学测算而来:“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民航业现有大飞机2000多架,通航飞机上万架,而美国民航飞机已有上万架,通航飞机更是达到20万架,航达的机会还非常多。”
 
  除维修业外,航达科技还进军飞机制造业,以快速度、高质量得到中国商飞信赖,深度参与C919项目,从最开始的拉杆到机舱中温度、气压调节的环境控制系统,均由航达科技参与研发供应。C919在2020年前投入商用后,航达航空还将参与其后续服务保障。
 
  在经开区,还有专为航空航天器提供紧固件的航鑫电子,是全国唯一航空紧固件专业指定生产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行器、嫦娥探月卫星、大型运输机、新式战斗机和直升机上。
 
  该公司总经理周鑫友介绍,受益于军民融合和国内军用飞机制造产业兴盛,“预计到2020年公司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2亿元。”
 
  【解读】
 
  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临空制造产业是工业中的高端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准入门槛高。目前,经开区已拥有航达科技、航鑫电子、凌云科技、三江航天等一批航空制造和维修类企业,年总产值100亿元左右。航达、航鑫的崛起,不仅是临空港经开区快速发展的临空制造业重要缩影,也是人们管窥新常态下临空经济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的一个窗口。
 
  未来6到7年内,经开区还将集成各类创新元素,引进一批航空龙头企业、航空科研院所、航空高端人才,确保航空制造业年产值增加到500亿元。
 
  【关键词二】高端服务业——
 
  【动态】临空港渐成互联网金融新高地
 
  今年5月,投资7.4亿元的民生电商现代金融产业园正式落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
 
  该项目定位为具有金融属性的高端现代物流产业园,瞄准供应链金融市场,是传统金融企业民生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一大手笔,建成后年综合产值将达到30亿元。
 
  今年7月,央企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信资产管理华中分公司,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正式开业。该公司业务辐射中部六省,主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产管理、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投融资服务。
 
  正式开业之前,中信资产于去年12月进行了试运营,前3个月公司就办理业务58笔、提供融资3.5亿元,让一批经开区中小企业就近享受到以固定资产融资的便利。
 
  今年,经开区与该公司签署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普惠开发区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
 
  据介绍,今年以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先后引进了中信资产管理公司、民生电商等十余个重量级的互联网金融项目,武汉互联网金融新高地雏形初具。
 
  【解读】
 
  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建设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必须高度重视金融企业的落地与聚集,“发展新兴金融是经开区实现与中心城区传统金融产业错位发展、打造新的金融聚集区的重要抓手。”
 
  他认为,目前武汉已形成汉口建设大道金融带、武昌楚河汉街金融圈、光谷金融区等传统金融业态集聚区,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蓬勃发展,为经开区发展金融新业态提供了重大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我们将以金银湖省级总部经济集聚区为依托,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建设临空生态商务区,围绕产业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引进了中信理财、领筹金融等一批财富管理、金融外包、股权投资基金等项目,将临空港经开区建成中部地区新兴金融发展高地。”
 
  【关键词三】现代物流业——
 
  【动态】腾笼换鸟物流业拥抱“互联网+”
 
  传统物流业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三大优势产业之一,全区物流企业2800余家,占武汉市物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这些企业中,有舵落口、汇通、四方、大道等本地物流企业,基本都沿107国道东西湖段沿线布局,绝大部分集中在吴家山、舵落口等区域核心区。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物流企业规模小而杂、技术含量低,几个人、几台车、一家店就能开门营业,这导致整个吴家山地区的物流企业创造的产值,仅占行业总产值的20%。而且,物流企业过度集中于核心区域,不仅企业发展难展拳脚,也给区域环境、交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3到5年后,吴家山物流车辆数量将远超出现有道路承载力,后果严重。”
 
  从今年开始,经开区启动吴家山传统物流企业西迁工作,置换出近2000亩土地,为吴家山核心区腾笼换鸟、由二进三、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另一方面,对这些企业实行“分流”,优质企业迁入经开区现代物流发展区,拥抱“互联网+”后,与顺丰、“四通”、DHL、英国太古、美国盖世理、西班牙普凯、新加坡嘉民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做邻居,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物流业搬迁后,吴家山地区旧城改造速度将大幅加快”,经开区发改委介绍,将按照“中心城区的功能、新城区的形态”,对这一核心地带精心规划,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精华区域、沿张公堤深度城市化精品样板。
 
  【解读】
 
  针对传统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经开区负责人提出,要以“互联网+”为路径,实施互联网物流工程,促进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有机结合。
 
  同时,经开区坐拥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这两个功能领先的服务平台,是“汉新欧”起点站,紧邻天河机场,武汉海关总部设在区内,进出口商品监管方便,铁水公空的立体交通格局让商品能迅捷在国内外集散。
 
  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将放大保税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汉新欧”铁路货运专列等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将经开区建为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四】创新驱动——
 
  【动态】全区高新产业上半年增长30%
 
  今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迅速行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意见》,提出要面向现代科技前沿和武汉发展战略需求,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为先、遵循规律、全面创新的原则,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在创新驱动引领下,今年临空港经开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在经过一季度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增加11%。
 
  其中,战略型新兴产业和“互联网+”企业表现抢眼,成为该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
 
  据介绍,上半年该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8.08亿元,增长30.2%,增幅超出工业总产值18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
 
  以中信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金融保险证券业税收同比增长31%,增加近8000万元。京东电商在2014年税收突破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实现税收5300万元,同比增长63.8%。良品铺子电子商务子公司上半年缴税达到1000万元,增长350%。
 
  据了解,上半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新增入驻孵化及预孵化企业26家,其中科技创业企业1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4家、台资企业3家。台湾青年孵化器建设不断加快,推出了台湾创业青年“百人计划”,邀请台湾青年来汉创业。
 
  【解读】
 
  经开区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区基本框架,打造武汉市高新产业集聚区、智慧临空港示范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到2030年,要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区核心功能,成为技术创新要素集聚中心、知识创新策源地、创新创业圆梦地。意见提出,届时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将培育和聚集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产生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技术产品,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进入武汉市前列。
 
  到2049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型、开放式国家创新型城区,将形成若干在全国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临空港经开区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关键词五】招才引智——
 
  【动态】为创客提供一流创新创业服务体验
 
  2013年开始,临空港经开区开始实施“金山英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大规模引才引智,对创业创新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支持。
 
  目前,经开区在武汉市率先建成一流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对外招才引智的人才名片。在武汉市率先启动“中部慧谷”人才创新创业街区试点工作,成为人才创业的又一新地标。围绕创新创业,搭建了各类创业平台和服务平台,创业激情点燃,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态势强劲,吸引了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海外归国留学人才等在内的系列高端人才落户开发区创新创业。
 
  如今,经开区已经形成“1+8”人才政策体系,并在武汉市率先启动人才创新创业街区试点工作,搭建了以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等为平台的各类人才服务平台,受到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海外归国留学人才等在内的系列高端人才欢迎。
 
  据介绍,2014年,经开区有7人入选“黄鹤英才”计划,12人入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多个创新团队和创新领军人物挺进全省“六个一百”项目,数量位居武汉市前列。
 
  尤其是在经开区招才引智的“品牌园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截至2014年,该产业园孵化器入孵企业累计达187家,其中毕业企业53家。
 
  去年,由在孵企业武汉信运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牵头,建立了武汉市物流行业信息产业服务联盟。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搭建“好运通”物流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今年,武汉微动机器人公司、易视维视觉机器人公司等6家关联企业,在园区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最近着手打造专业型的众创空间。
 
  【解读】
 
  经开区负责人认为,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多少、创新型“小巨人企业”活跃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他表示,将通过搭建良好平台、引进产业金融、弘扬创新文化,整合多重创新元素,为有梦想的年轻人创业提供广阔舞台,培育一批体现“临空港创造”特色的“小巨人企业”,争做武汉市创新驱动的领跑者。
 
  经开区提出,要加快建成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50名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与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政府投资5000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政企合作打造“空港基金小镇”;创办“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临空港创业文化。
 
  【关键词六】生态幸福——
 
  【动态】“临空港绿”筑就生态幸福城区
 
  北京有APEC蓝,东西湖有“临空港绿”。
 
  近年来,东西湖区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实施了“建设美丽东西湖、打造魅力新城区”的“双十行动”,同时开展“增绿添彩”工程、“碧水蓝天”工程、山体修复工程,以生态思维谋划吴家山旧城改造,为市民亲绿、亲水、亲近自然创造条件。
 
  今年经开区又提出,依托区域滨江滨湖的丰富水资源优势,建设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
 
  经过多年规划,作为金银湖水环境与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关键一环的金银湖水系连通工程,于去年实施,即将竣工。连通后的金银湖水系,7个湖泊连成一片,一舟可泛。同时,完成金银湖截污工程,新建30公里环金银湖绿道,对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提档升级……
 
  完成金银湖治理后的环金银湖地区,不仅实现生态环境连片保护,还成为市民感受自然风情、观景休闲的好去处。今年9月25日,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正式开园,金银湖地区的金口生活垃圾场,华丽转身为园博会主会场,成为淋漓展示大武汉绿色实力和生态主张的窗口。
 
  【解读】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提出,以2049年区域人口超百万的人口规模,超前谋划建设宜业宜居滨水生态幸福新城。
 
  经开区负责人表示,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兼收并蓄,集中体现“中心区的功能、新城区的形态”:一方面要加速沿张公堤和金山大道区域的深度城市化;另一方面要按“北扩西拓、南延内改”的思路,大力推进吴家山地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通过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实施新城规划,体现高、疏、透,糅合形态、业态,彰显现代时尚。
 
  策划:章建育
 
  图文:丰汨彭吉松李琳方懿

(作者:  编辑:孙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