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江萌 成熔兴 通讯员 李琳
阅读提示
6日至8日,“三省党报看临空”联合采访组在湖南采访。在湖南,临空业被视为“飞来财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连续5年旅客吞吐量中部第一,入列全球百强机场。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临空产业蓄势而起。长沙机场如何跑在中部前列,临空产业有哪些思考值得分享,本报为您一一探寻。
看客运:全球百强机场的密码
这是一个走进“互联网+”机场。走入黄花机场,四处张贴的二维码提醒旅客,“请关注机场微信公众号”。
打开微信号,可订机票、支付停车费、餐饮费,还能一键查询航班、天气、交通等信息。这是湖南机场管理集团与腾讯公司合作打造的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机场集群,9月1日上线后颇受旅客欢迎。
这样的创新,在黄花机场成为常态。
2012年1月,黄花机场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请来“洋专家”杰拉尔德担任总经理助理,以提升管理服务。
挑剔的杰拉尔德按国际评审标准,对黄花机场提出15条意见,包括残损航空器如何搬移、如何做好除冰雪保障、航空器隔离停放在什么位置、机场人员提升英语能力等。
黄花机场一一整改,国际权威服务质量调查机构SKYTRAX当年底对黄花机场评审,将其列入国际三星机场名录。黄花机场迈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行列。
当年底,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就突破1600万人次,挺进全球机场百强,今年客运量将达1900万人次。
12月2日,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全线试跑。这是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线路,连接高铁长沙南站与黄花国际机场,全长18.54公里,通车后全程仅需10分钟。
昨日,记者造访该列车设计制造单位——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间。从外形上看,磁浮列车与普通地铁并无区别,只不过奔跑的“两条腿”由车轮变成了电磁铁。
技术负责人佟来生介绍,电磁铁充电瞬间会产生磁性吸力,拉着整个车体悬浮在轨道上方8毫米处,“因为没有摩擦,只需一点点推力,就可以让列车动起来。”
有工人向记者演示:近3吨的车体,悬空后只需一根手指就能缓缓推行。
据介绍,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嗓音低、振动小、爬坡能力高,“造价仅为地铁的一半到三分之一。”
湖南机场管理集团总经理刘志仁说,磁浮线开通后,将打通换乘的“最后一公里”。“旅客可以在高铁站托运行李和值机,然后坐磁浮车到机场过安检,直接登机,大大增加旅行舒适度和黄花机场的吸引力。”
看产业:临空业期盼顶层统筹
7日18时45分,一架顺丰航空公司飞机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腾空而起,直飞香港。这条“长沙—香港”货运航线的首航,终结了湖南没有国际(地区)全货机定期航线的历史。
在刘志仁看来,这条航线飞出了潇湘大地临空经济产业向上的空间。
昨日上午,湖南株洲航空产业园。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架新下线的“阿若拉”2人座飞机驶入跑道,振翅欲飞。
在我国民营飞机制造厂中,同时具有民航适航认证和生产许可的企业,山河科技是第一家。该公司总经理邹湘伏介绍,“阿若拉”从设计、到碳纤维材料制造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同类型飞机被国外垄断的现状。“阿若拉”燃油用97号车用汽油,百公里油耗不到8升,比小轿车还省油。
山河科技厂房不远,一座通用航空机场即将竣工,勾勒株洲航空产业园的雏形。
与全国其他临空经济区多由一市担纲不同,一体化的长株潭城市群,围绕黄花机杨,分别布局着长沙空港城、株洲航空产业园、湘潭航空物流产业园。
株洲围绕通用航空飞机的研制,湘潭瞄准航空物流,长沙空港城则定位为“知识型现代务务业生态城”。
在研究人士看来,以长沙为核心发展临空经济,最大优势是客流量长期跑在中部前列的黄花机场。
早在2008年,湖南省政府就出台《关于支持民航产业发展的意见》,更让武汉羡慕的是,长沙斥资近千万元聘请国内外智囊高标准规划临空经济区发展,清晰地瞄准航空高新技术等8大产业。
但全国诸多临空经济区发展的难题同样摆在湖南面前。
首先是行政体制障碍。临空经济区常需跨过行政区划的壁垒,协调各部门资源。长沙空港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常格亮说,比如空港城从规划到产业落地,要协调民航、空管、发改、国土等多部门。由空港城所在地长沙县来统筹,协调能力显然掣肘。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组织体系,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其次是亟待共享发展。刘志仁说,中部几个临空经济区相距只有几百公里,容易形成产业同质竞争,亟待实现产业布局错位发展。
另有专家建议,各地发展临空经济,往往争打政策优惠牌,导致土地资源等效能不能最优。河南、湖北、湖南都属民航中南局管理,三省临空区可以尝试在全国率先组建临空经济联盟,产业统筹、资源共享、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