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三省党报看临空

临空产业,如何乘“机”而上 ——中部临空经济发展思考之二

发布时间:2018-06-07 16:11:37来源:荆楚网
12月3日,汽配业巨头斯坦雷(武汉)的生产车间内,一名女工在作业。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宣传部供图
 
 
  湖南日报记者 彭雅惠 邓晶琎
 
  同处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不沿边、不靠海,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均遭遇过“不东不西”的尴尬。
 
  近3年来,豫鄂两省借力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积极布局产业集群,对外开放脚步加快,临空经济以“航空速度”发展。
 
  12月2日至11日,“三省党报看临空经济”采访团走访豫鄂湘3省的临空经济园区、企业,探索临空产业如何乘“机”而上,展翼飞翔。
 
  豫鄂借力临空经济区,产业集群式发展
 
  12月10日10时,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一角,跨境电商企业“小红书”负责人邸阿明骄傲地宣布:公司营业额突破10亿元!
 
  此时距该公司在郑州成立运营仅9个月。
 
  “小红书”是郑州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年前11月,郑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35亿元。
 
  “80%的货物靠空运。”河南省进口物资保税中心有限公司品宣总监韩爱娟说,郑州因全国领先的航空物流,吸引近800家电商企业落地,备案商品超10万种,跨境电商产业链基本成形。
 
  “飞来的财富”垂青郑州,得益于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南省将郑州航空港区列为全省“头号工程”来抓,积极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这里吸引了富士康等一批智能手机加工企业,年产手机近2亿台。全球每10台苹果手机里,有7台就是从这里坐着飞机销往全球。
 
  矩形盾构、电动客车、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核心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业态快速成长。
 
  郑州航空港区成立不满3年,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1.5倍和3490倍。
 
  在中部另一片土地,湖北“大临空”战略版图上,1100平方公里的临空港正在崛起。
 
  201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北唯一一个发展临空经济的国家级功能区,并发展成为继沌口、光谷之后,武汉最具经济活力的“第三增长极”。
 
  武汉临空港区坐拥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这两个功能领先的服务平台,武汉海关总部设在区内,进出口商品监管方便,铁水公空的立体交通格局让商品能迅速在国内外集散。
 
  目前,该区内集聚物流企业2800余家,占武汉市物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全国第一家海外源头直采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唯正优品落子于此;航达科技、航鑫电子等高精尖企业,在区内孵化培育,相继成长为我国飞机附件维修、航空航天高端紧固件制造领域的执牛耳者。
 
  预计到2020年,武汉临空港区GDP将达3000亿元,成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
 
  湖南急需高起点平台,临空产业期盼“定海神针”
 
  目前,长沙尚在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黄花综合保税区,今年已启动长沙空港城建设。
 
  “长沙具备一定的临空产业基础,但现在缺少高起点、高标准的临空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未能形成集聚效应。”采访期间,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了这一看法。
 
  长沙空港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常格亮介绍,长沙发展临空经济具有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位于全国经济十强县长沙县境内,年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机场旅客吞吐量逼近两千万人次,高速公路、磁浮列车、地铁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成熟;机场周围聚集了国家级长沙经开区、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榔梨工业园、黄花产业配套基地、浏阳制造产业基地、隆平高科技园等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产业园区,汇集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可目前临空经济主要由长沙县空港城管委会来统筹,管委会行政级别偏低,协调能力显然受到掣肘。
 
  比如,目前一体化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围绕航空产业,分别布局着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湘潭航空物流产业园。如何跨行政区协调三地航空产业资源,做大做强形成集聚效应,还需更高层次的组织体系。
 
  去年举行的湖南省政协加快发展湖南临港临空产业专题协商会上,多位委员、专家就建议,长沙应提高战略规划层级,加快申报示范区步伐,尽早出台省市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则一句话点破长沙临空经济核心产业乏力的原因,“相比郑州的富士康,湖南缺乏定海神针般的临空产业项目。”
 
  湖南临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德军也认为,湖南现有的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临空指向性较强的产业比较分散,没有龙头产业的带动效应,“湖南需要构筑平台,招大引强,培育核心产业。”
 
  ■短评
 
  “高位起跳”发展临空经济
 
  彭雅惠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全国62座城市,依托54个机场,已经提出63个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湖南作为内陆省份,要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临空经济势在必行。
 
  同处中部,湖北、河南行动更加迅速。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同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两年里聚集了国际快件转运、飞机维修、民用飞机制造及高新技术制造等航空偏好产业群,成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与之相比,我省临空经济发展已经滞后。
 
  作为“后发者”,可享受的政策优惠、产业资源和发展机遇相对较少,因此,要后来居上,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位起跳不可。
 
  这就需要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从“一带一部”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来制定我省临空产业发展战略。
 
  需举全省之力,集中优质产业资源。如河南,集中省内优质资源,围绕415平方公里的航空港搞建设,以富士康为首的高端手机加工基地、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欧国际班列起点站等,均布局航空港区和周边。
 
  需打造鲜明的“湖南特色”。省发改委有意在临空经济区内布局文化娱乐、会展产业,将长沙打造成国际文体名城,不失为其中一种好的选择。
 

(作者:  编辑:孙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