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图文:汉能移动能源助攻蓝天保卫战

发布时间:2019-03-08 13:24:16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应用了“汉墙”的广东河源华侨城

  图为铺设“汉瓦”,武汉东西湖食品厂大楼用上清洁能源

  图为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瓦“汉瓦”

  □楚天都市报记者钟边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凭借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的升级换代,助力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经济增长引擎势在必行。我国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集团将稳步推进科研创新步伐,助力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筑绿”将让天空更蓝

  近年来,汉能移动能源产业,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六大项,可为建筑、交通、物联网等行业赋能。

  被喻为“人造叶绿素”的薄膜太阳能,可以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利用阳光,“让万物发电”得以实现。以汉能的明星产品“汉瓦”为例,它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精密封装在高透光度玻璃内层中,既能将太阳能高效转化成电能,又能满足建筑的整体性和审美设计需求。

  2018年底,武汉东西湖区食品厂落地了总装机量达32kWp的汉瓦项目,因屋顶铺设了“会发电的瓦”,从消耗能源的载体变成了绿色发电站。优异的发电性能外,据测算此汉瓦项目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0.22吨,节约净水约10.22万升,减少碳排放约25.4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76吨,减少氮排放约0.38吨,减少烟尘排放约6.94吨,相当于种树约1300棵。

  此外,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南、贵州、云南等地都有“汉瓦”项目落地。2018年11月,汉瓦作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入选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国气象——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板块。

  除建筑的屋顶在改变,汉能还于去年9月重磅推出新品“汉墙”。汉墙创造性地将全球技术领先的玻璃基铜铟镓硒芯片与建筑幕墙系统技术相结合,可让玻璃幕墙转化光能为电能,实现建筑的自主发电。

  目前,广东河源市的华侨城大厦是国内使用汉墙单体面积最大的建筑,该建筑高约85米共18层,发电墙总面积达2823.67平方米,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约21万度,减排效果相当于种了1万多棵树。

  在海外,汉墙也受到广泛青睐。2018年11月汉能与南半球最知名的屋顶瓦片制造商和整体方案提供商CSR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同月,汉能与澳大利亚最早从事光伏BIPV商业楼宇的绿色建筑公司ETS签署高层商业楼宇汉墙销售协议,涉及物业面积9万平方米,总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

  硬核技术夯实创新之基

  汉能移动能源产业,不断优化建筑产业生态,助力打造更多绿色生态建筑样本和新地标外,还积极响应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自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以来,就一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2012-2014年间,汉能先后将世界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德国 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 Alta Devices收入麾下,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迅速占领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制高点。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也逐步从海外转移到国内,装备国产化、团队本地化取得快速进展,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已接近100%。

  目前,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技术实力与专利申请数量均位居业内领先地位:各主要技术路线的薄膜太阳能芯片转换率保持和打破六项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200件,2018年每天申请专利超过30件;而今年,公司计划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0000件,每天60件。

  2018年,汉能持续释放高产能,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实现量产,标志着汉能实现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的大规模产业化。同时,以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为代表的应用产品取得重大突破,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倍。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表示,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基础的移动能源大规模代替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将无处不在,万物发电将变为现实。汉能将稳步推进科研创新的步伐,并不断深化移动能源的布局层次,助力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