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年味里的笑脸|双龙点睛待新春

发布时间:2019-02-01 11:17:44来源:楚天都市报

  【导读】

  今年元旦以来,在东西湖区长青街二雅社区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两支年轻的舞龙队挥汗训练的场景。春节临近,大家伙儿更是将手头工作放下,全身心投入训练,为在春节时给街道社区居民带来最精彩的舞龙表演。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逢年过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舞龙时,舞龙者在龙珠的指引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变换姿势,好不热闹。通过舞龙烘托节日气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睛待新春】小年前夕双龙点睛

  1月28日,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的前一天,二雅社区人群攒动,两条崭新的金龙正静静等待着一场严肃的仪式到来。在寓意着2019年就要发的9时18分这一刻,仪式正式宣布开始。在烧香、敬酒等一系列祭祀礼仪完毕后,舞龙顾问曾宪刚高喊“鸣炮敲乐起锣”,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在龙珠引导下,摇曳着身姿飞腾到祭祀桌前,龙尾接龙头,等待点睛成活。

  村里两位德高望重长者站定,手握毛笔,蘸取备好的鸡血酒。曾宪刚高呼:一点天庭,迎春接福开彩门;二点双目,风调雨顺;三点口粒,五谷丰登;四点头尾,族人安居乐业享太平。

  点睛仪式结束,在铿铿的锣鼓声中,只见龙头跟着龙珠舞动,龙身随龙头起伏,一时间仿佛两条巨龙在翻滚、在飞腾。

  这样的场面在62岁的曾宪刚记忆中,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回。他出生于黄陂蔡店乡,打小时候起,每逢元宵佳节,观看村里的舞龙表演都是他和小伙伴的深刻的童年记忆。武汉黄孝地区的黄陂舞龙是南龙代表之一,历史十分悠久。20多岁时,他便跟随父亲学习舞龙,随着时间推移,舞龙成为了他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年岁渐高的他开始走到幕后,当天活动上,在他知道安排下,整个舞龙点睛仪式按照传统规矩井然有序地进行完成。作为顾问,这已是连续第五年在二雅社区指导年轻一代。他说,虽然时代日新月异,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够被忘记。

  

  【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0岁

  在整个仪式过程中,曾宪刚多次强调要有头有尾,表示这是基本准则。他告诉记者,在每年正月十五这天会举行收灯仪式,将龙灯烧掉送上天。今年,社区早在元旦期间就又特地从湖南永州订制了两条金龙。

  二雅社区的舞龙队组建于两年前,分为男子舞龙队和女子舞龙队,均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参与。随着春节临近,每天社区广场上都能见到舞龙队员排练的身影。社区邀请来解放军龙狮基地专业龙狮队教练朱壮,从基本动作、走位到舞龙套路,为队员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编排舞龙队形。

  社区书记周建是舞龙队的组织者,他介绍到,今年社区的舞龙队有了很大的变化,队员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龙灯。他记得五年前在三民社区首次组织龙灯队伍时,年龄最大的队员已78岁,平均年龄60岁以上了。

  

  这对于教练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舞龙是项技术活,对身体协调性、节奏感要求很高,同时也很耗费体力对体力,这方面年轻人具有优势。“但年轻人学习时急躁,年纪稍大点比较稳重。”朱壮说道。让他放心的是,每一个新动作都是一次挑战,队员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第一次参加舞龙队的张房,被安排在了龙头这一重要的位置。第一天参加完训练后,四肢酸痛,双手无法抬起来。在第二天学习环形舞龙做转身动作时不小心扭到了双脚,至今仍肿胀着。他说,通过排练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竞技舞龙是亮点】元宵石榴红村双龙飞腾

  在朱壮看来,最大的挑战是将竞技舞龙的技艺教给队员们。竞技舞龙虽然更具有观赏、刺激性,但舞龙者需要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完成难度较大。

  不过,在点睛仪式上,训练了近一个月的队员们已配合十分娴熟,能够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于舞龙技巧之中,或动或静,组成了优美形像的龙姿态。

  今年大三,在武汉读书的王私玉放寒假后便加入了舞龙女队。去年,她的身份是龙珠,这次被安排在龙身第六棒,她说每天训练,让自己身体强壮了不少。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她十分期待春节舞龙队的正式亮相。

  每年元宵节,东西湖区会举行声势浩大的踏街活动。据悉,今年的踏街活动安排在了慈惠街石榴红村。周建告诉记者,二雅社区的舞龙队一定会是活动上最亮眼的表演队伍。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陆缘 通讯员 宋亮 童婳 胡娟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中灿 视频剪辑 杨翼敏

(作者: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