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焦点大图

临空港新飞跃———武汉“第三极”的跨跃密码

发布时间:2018-12-28 17:53:12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2018年6月9日,武汉临空港青年城大学生安居房首次发售。

  图为:2018年3月24日,游客在新沟桃花节的桃花林中自拍留影感受春光。

  图为: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新苑社区,农民住进了楼房。

  图为:位于网安基地的中金武汉超算中心。

  图为:在临空港,中兴高能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生产线试生产。

  图为:临空港经开区金银湖片区风景如画,已成为重要的总部经济区。

  图为:2018年11月,全国首辆以吉祥物命名的中欧班列——“兵兵号”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发车,向全球宣传军运会。

  图为:2018年底,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武汉五环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明年这里将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三项赛事。

  图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汉水横冲,金龟回望。

  在武汉西北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形如一只金龟,翘首东望长江,摆尾西牵孝感,有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如同四条玉带琼边,轻轻托起这片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60年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12万围垦大军齐心协力、日以继夜,历时半年将万顷荒湖改造成良田,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因一条由南至北的垄冈地带将境内分为东、西两大泛水湖群,故得名“东西湖”。

  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来了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东西湖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举激活农业生产力,成为武汉最重要的粮油副食品保障供应基地,变成“菜篮子”“果园子”和“米袋子”。

  1992年,乘着南巡东风,东西湖区自我革新,打破农业区定位,提出“无工不富”的工业化之路,自筹资金在吴家山街创办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对政策、资金、产业、人才均为空白的不利局面,东西湖人大胆创新,引入“三资”启动开发区建设,逐步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和食品加工区。

  2010年,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区、市、省“三级跳”后,终于扛回“国字号”招牌——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升格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继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之后的武汉市第三大国家级开发区。

  2013年,该开发区更为现名,成为湖北省首个以“临空”命名的国家级功能区,并与东西湖区实行“区区合一”管理体制。

  从改革肇始破除农耕思维,到解放思想试水工业突围;从率先成立台商投资区,到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再到以“临空”命名;从食品、机电、物流三大产业“一马当先”,到芯、屏、智、网、新“五朵金花”争相绽放;从服务市民餐桌的“菜篮子”“果园子”,到湖北、武汉对接“一带一路”的开放高地……短短40年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边界清晰地完成五次跨跃,实现从农业大区、工业强区再到国家级开发区的迭代进化,如今正稳步迈向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回顾历史,不少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举全省全市之力,选最好地块,享最优资源,配最佳人才,瞄准最前沿新兴产业,打造最高效体制机制,才实现最快发展、最强辐射。而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则是“白手起家”: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工业基础、人力资源均不占优,却靠着一股强韧的“精气神”硬生生趟出一条“自下而上、自立更生”的升级、迭代之路。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够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踩准时代的风口,跟上产业升级的脚步。

  这股“精气神”,就是流淌于东西湖人文化血脉之的“东西湖精神”,这一精神可以概括为:自力更生的围垦精神、海纳百川的移民精神、发奋图强的拼搏精神、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踏实苦干的务实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

  “东西湖精神”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大潮同频共振、同步发展,从而形成该区实现五次跨越式发展的“临空港密码”: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不断创新、突破思维禁区的革新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1992年,东西湖人乘着南巡东风,打破农业区定位,率先创办区级经济开发区,才逐步形成工业化基础;上世纪90年代,该区通过国企改革盘活资源,用“靓女先嫁”的思维引来名商巨贾,才形成食品工业的坚实“底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白手起家、借势借智借资的拼搏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作为武汉市近郊区之一,东西湖建设开发区之初没有启动资金,就向港商“借”,通过“以地入股”与香港新世界合作,撬动6000万元资金扎下开发区发展的“地基”;没有科教资源,就向光谷“借”,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范围内划定1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东湖高新区的“飞地”,同步享受各项政策;没有经济名片,就向天河机场“借”,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实事求是、让体制机制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1994年分税制改革,东西湖实行区级财政“分税制”,激活基层活力;2000年清理开发区时,又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规划出六大产业园区,踏准全国开发区走集约发展之路的历史节点;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后,东西湖区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实行“区区合一”改革,大刀阔斧推动“大部制改革”,打破种种束缚,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对外开放、积极连通世界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开放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东西湖为了“引进来”,修建了一条“有形之路”——全长20余公里的金山大道,打通到武汉市区的通达之路,被称为“楚天第一路”。如今,东西湖为了“走出去”,又修建了一条“无形之路”——中欧(武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湖北、武汉“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简权放权、让政府与市场各安其位的市场化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从上世纪90年代吸引台商开始,东西湖人就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为了招来台商,东西湖人试过“澡堂招商”,为了培育民营企业,他们推行“繁星工程”。时至今日,该区创造的“临空港速度”不断刷新着武汉市招商引资的纪录。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走的是一条惠及民生,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普惠之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同样如此。如今的武汉临空港,已由昔日鱼塘、稻蔬遍地的农场,成为可媲美中心城区的“汉口副中心”,地铁、商圈、名校、医疗等民生资源密集。

  走过风起云涌的40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发展,走到了新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

  2017年,临空港经开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在时代大潮中摸准方向,提出全新发展目标:实施“经济振兴计划”,用5年时间赶上武汉另外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的现有水平,成为名符其实的武汉复兴“第三极”,建设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

  去年以来,京东方、康宁、弘芯半导体等重大项目落户临空港,芯片、显示屏、智能制造、网络安全和大数据、新能源、大健康、大临空、新零售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链逐一落子,初露峥嵘。

  今年以来,临空港经开区共有69个项目参加武汉市9次“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协议投资额2369亿元,全市排名第一。今年1-10月,武汉市各区重点绩效排名中,临空港经开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三项指标上连拿第一。

  中部数港、高端显示屏之都、新能源汽车之城、武汉工业“第三极”、汉口城市“副中心”……一系列新的标签,开启临空港经开区发展的新时代。

  对历史最郑重的纪念,是再创辉煌。

  对人民最真挚的承诺,是不懈奋斗。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表示,下一阶段,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将时刻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率领全区上下,朝着“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国家级开发区”的临空港梦想而奋斗。

  奔涌四十载 临空港实现五次跨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第一跃:1958年 万顷荒田变国营农场

  1957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湖北省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同年9月,开始集中大批干部、工程师、医务人员,并动员组织武汉地区工人、农民、机关干部、驻军和学生等义务劳动者1万余人,调动孝感、黄冈3万余人,及河南省支援农民7万余人,参加围垦工程“会战”。

  “会战”于1957年11月正式动工,经过12万围垦大军夜以继日、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赶在1958年3月春汛洪水到来之前基本完工,使古云梦泽东境万顷荒湖变良田。

  此后,东西湖免去千年水患,堤内围成可供耕种的土地50余万亩、湖泊水面14余万亩,建成了6个畜牲场、5个粮棉场、2个蔬菜场和1个养殖场,其规模仅次于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农场和印度的加尔各答农场,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城郊农场群。

  第二跃:1978 改革开放垒起“菜园子”

  改革开放前夜的东西湖国营农场,生产靠国家拨生产费,盈亏由农场兜底,因此流行着“干不干,二十九块半”的玩笑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西湖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家族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一举激活农业生产活力,使该区成为武汉市最重要的粮油副食品保障供应基地。

  《纵览东西湖》一书记载:1983年,东西湖三店农场茶园由农场经营时亏损;1985年初,青年农工易明凤承办家庭茶场,红红火火地搞起综合经营,纯收入达到2。1万元。彼时,东西湖垦区一半承包户每年平均产粮2万斤左右,最高者10万斤以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这一阶段,东西湖工业开始萌芽,采取“工业服务农业”发展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东西湖国营农场建设与发展需求的工业体系。

  当时,3个分场、十几个小农场、一百多个大队先后办起工厂。糖厂、酒厂、药厂、乳品厂……全区工业单位一下增至309家,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81%。其中东西湖啤酒厂、辛安渡制药厂等区属企业享誉湖北、走向全国。1990年时,全区2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5家企业达到省级先进企业标准。

  第三跃:1992 南巡东风开启工业化之路

  1992年,南巡东风吹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也为东西湖区吹来“外面的世界”。

  1993年3月,东西湖引入香港新世界集团,以土地换得6000万元开发资金,修路、建厂、招商,建成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底子”。

  1993年7月,东西湖推动区内企业——东西湖扬子江实业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合资建厂,从事饮料、乳品及方便面加工,统一成为首家入驻东西湖的台商。随后,东西湖人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先后吸引亚东水泥、华城机电、台湾玻璃等百余家企业入驻。

  从“小浣熊”到“鲜橙多”,从龙翔家私到采轩服饰,从亚东水泥到台玻玻璃……该区成为继东莞、昆山之后中国大陆地区第三大台资密集区。凭借这一成绩,1993年,武汉市批复设立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从区级开发区到市级开发区的跨越。

  市场的大门终于打开,台资、港资企业纷至沓来,东西湖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另一场挑战悄然袭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国门逐渐打开,国企体制与市场机制严重不适应,全国范围内国企大面积亏损,改制、倒闭、下岗成为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这一次,东西湖人再次走在时代前沿,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采用“股、售、破、合”等形式,推动区属230家国有企业与外来企业进行合资经营。1997年,东西湖区推动东西湖啤酒厂与法国达能集团合作成立欧联东啤,用“靓女先嫁”的魄力,让国内外商贾看到东西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勇气。一时间,百事可乐、乐百氏、雪花啤酒、光明乳业等食品企业纷纷落户,形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密集区。

  2000年1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为省级开发区,东西湖完成从市级开发区到省级开发区的跨越。

  2003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发文清理整顿全国各类开发区,为一路高歌猛进、野蛮生长的“开发区经济”踩刹车。东西湖区也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设置过多、过滥容易造成“诸侯经济”,导致园区尾大不掉、低门槛招商等问题。借国家清理之机,东西湖区对区内各园区进行规范统一,逐步规划形成机电、物流、食品、临空、高新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园区,由此迸发出全新的生产力。

  此后,食品加工区吸引了可口可乐、百事食品等世界知名企业,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今,全区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619亿元;台商投资区作为开发区“元老”,逐渐分离出综保物流、高新产业等园区后专攻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TCL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集群、以矽感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和以东风实业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综保物流区凭借临空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各大物流企业扎根武汉、布局华中、通达全国的首选,前后聚集2800余家公路物流企业,占武汉市物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第四跃:2010 自力更生成功晋升国家级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东西湖区重点打造食品、机电、物流三大支柱产业,成为武汉新城区中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2010年1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函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后,东西湖人孜孜以求,试图寻找第四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借升格国家级开发区之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采取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措施,包括:积极实施“大部制”改革,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与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合一,探索精简高效、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合一的管理体制;积极争取中铁联集武汉吴家山铁路中心站落户东西湖,进而开通中欧(武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成为湖北、武汉通往“一带一路”的“风口”;积极发展临空经济,成功争取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湖北省首个以发展临空经济为定位的国家级功能区……

  能量的积蓄在2016年达到“临界点”。

  这一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655亿元,财政收入180亿元,比1992年时已分别增长107倍和457倍。连续18年,该区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同级别区县之首,已成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隐形冠军”。

  第五跃:2017 五朵金花托举“第三极”

  2017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敏锐指出,临空港虽然位列武汉第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但地区生产总值只有沌口、光谷的一半甚至更低,企业规模、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经济活力更存在不小差距,“第三极”效应尚不明显。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提出,武汉临空港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理应担当起武汉“第三极”重任,勇于向沌口、光谷看齐,“要用5年时间使全区GDP、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拼搏赶超,达到、超越另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现有水平,建成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

  2017年,该区将招商引资列为拼搏赶超“一号工程”,其发展优势迅速释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积淀多年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让大项目落户无后顾之忧;丰厚的财政实力,让全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补齐发展短板;农垦区土地国家所有的独有优势,使得项目落地土地审批、征收拆迁速度远快于其他城区……

  去年至今,临空港经开区实现高质量与高速度并行——

  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2017年全区招商引资协议投资总额5896。9亿元,项目签约数、投资强度、开工数均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0。9亿元,增速91。4%,居全市第一。

  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弘芯半导体、葛洲坝、京东方、美国康宁、中金数据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初步形成芯片、显示屏、智能制造、网络安全和大数据、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这“五朵金花”主营业务收入可突破1400亿元。

  如今,临空港经开区正稳步迈向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第五次跨跃。

  工业“第三极”蝶变汉口副中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12月12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山街患者小汤的家长,拿到医院报销单,激动不已。

  12岁的小汤因患血友病需长期治疗,月花费近2万元,家庭生活极其困难。纳入该区精准扶贫范围后,他2018年因治疗花费21。5万余元,经兜底保障后家庭实际支付仅3500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该区卫计委介绍,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强对1598名精准扶贫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区级财政拿出31。96万元,为他们代缴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实现个人零缴费;将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2万元降低到4800元,将年度封顶线由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

  今年,该区还拿出专项扶贫资金130万元,为所有精准扶贫对象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兜底保障”,确保年度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3500元以内。截至目前,该区已为2018年1月至9月388名发生就医费用的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兜底补偿,总计发放46。9万余元,有效降低因病致贫发生率。

  这是临空港经开区着力改善民生的一个小小缩影。

  去年以来,一系列重大项目接踵而来,该区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对区内民生建设的“质”与“量”均提出更高要求。为补齐原有医疗、教育、交通、居住等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短板,该区提出,要对标中心城区,建成宜居宜业之区,成为汉口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主要承接地,变成汉口副中心。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长彭涛介绍,近两年该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民生事业大发展:

  看交通,该区已拥有完善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机场线在内的10条轨道交通穿城而过;“微循环公交”彻底打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成为武汉首个实现公交“村村通”城乡全覆盖的新城区。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城市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看医疗,该区将区人民医院托管给协和医院,新建协和医院金银湖国际院区,投资34亿元更新两大院区硬件设施;以顶层设计、加大投入、体制创新为抓手,打造医疗“龙头”的同时,实施绩效改革,激活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起三级医疗网络,让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就医不出区”,免受奔波之苦。

  看文体,该区投资20亿元打造东西湖体育中心,将承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部分赛事,拥有3万座位的体育场、8000座位的体育馆和1000座位的游泳馆。

  看教育,2018年该区新增5所公办幼儿园、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2所中小学,为适龄儿童提供近4000个学位,到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达到55所。今年,该区还与武汉教育大区——江岸区签订联合体办学协议,通过跨区合作等手段,补齐教育短板。

  看环保,该区投资逾10亿元植绿,兴建十字生态轴、环区绿道和金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绿心”;对全区26个大小湖泊彻底截污、全面退养,确保“绿水荡漾”。

  彭涛表示,未来几年,该区将进一步加大在医疗、卫生、养老、环境、交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打造宜居宜业滨水生态新城。

  中部数港跑出“互联网+”速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金山大道、临空港大道交会的十字路口,毗邻着经开区最大的内河——径河,周边岸滩草木繁茂,鸟类栖息繁衍,一泓清水汩汩流淌。

  如今,这里成为临空港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字架”——以此为中心的40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全国首个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2016年,在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安全事业发展之际,临空港经开区奋勇当先、积极筹备,在地区竞争中拔得头筹。2016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复函武汉市: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临空港。

  短短两年间,网安基地通过大力引进项目、加快网络安全学院建设,打造全国的数据心脏、世界级的产业基地。

  国内数据存储界的北京中金数据、深圳盘古数据、上海众维亿方,数据传输领域的三江量子、北京数字认证,数据处理行业中的赛德、中控智慧,数据应用研发中的技德、深圳开源、恒安嘉新、中科曙光等企业纷纷入驻。还有美国思科公司在此设立“中国武汉CyberRange电子攻防实验室”,奥运会IT项目总承包商法国源讯在此筹备军运会信息化服务。

  截至目前,网安基地共签约项目4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262亿元,国内网安企业前20强基本入驻,“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终端”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以网安基地为引领,临空港经开区还形成芯片、显示屏、网络安全与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看芯片,2018年,总投资超千亿元的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项目一期、二期相继开工,建成后将主营12寸晶圆的集成电路制造代工业务,以及集成电路生产及光掩膜制造、针测、封装、测试及相关服务与咨询等。全面达产后,其年产值预计可达600亿元。

  看显示屏,2018年11月,京东方武汉10。5代线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该生产线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是湖北省单次投资规模最大的液晶显示项目,也是全球尺寸最大、工艺难度最高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此外,京东方还将向产业链上游吸引石英砂、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电子材料、大宗气体等配套厂商聚集,向下游吸引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整机厂商和其他应用企业入驻,形成“从石英砂到整机产品”的完整显示产业链。

  看智能制造,2018年,总投资50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顺利投产。以此为龙头,该区吸引了华工科技质子重离子设备研发制造、优恩智能通信终端生产基地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涵盖高速发电机组、压缩空气储能核心设备、二氧化碳制冷解决方案等领域。

  看新能源,2017年以来,该区吸引和培育了武汉氢阳、扬子江汽车、科利尔氢燃料研究院等企业、机构为代表的氢能源企业集群,集储氢、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整车制造于一体,以及以中兴高能、中兴新材、亿伟新能源、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这些新能源项目有的立足当下,有的着眼未来,全部达产后将在武汉形成一座“清洁能源之港”。

  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1981年

  中共东西湖区委在全区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

  1983年

  东西湖区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1988年

  全区医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是全区首个年产值破亿行业

  1992年

  自办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8年

  金山大道全线建成通车完成全区245家国有企业改制

  2000年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2010年

  国家级开发区获批成立,正式定名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

  国家级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

  2014年

  中欧(武汉)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2016年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

  2017年

  武汉单体投资额最大工业项目——京东方10.5代线签约落户武汉新港空港保税区获批成立

  2018年

  京东方武汉10.5代项目主体工程封顶承担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三大赛事的武汉五环体育中心场馆完成预验收

(作者:  编辑: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