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城市生活

南有余秀华 北有张二棍:生命无法与诗歌分离

发布时间:2018-10-22 17:20:11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姜正泽)中国诗坛近来流行一句话:“南有余秀华,北有张二棍”。写诗多年的张二棍是一名地质队员,行走在中国大地的乡野之中。

  21日,在卓尔书店举行的中国诗人面对面·张二棍专场,由著名诗人、江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强主持。在密切的交流、深入的解析、动情的朗诵中,真实多面地展示了诗人对苦难、对生命、对诗歌的理解。

   从“地质队员”到“苦难诗人”只是寻常跨界

  见面会开始,主持人李强提问,“作为一个地质队员,你是如何爱上写诗的?” 张二棍直言,诗歌跟个人的身份完全是两回事,社会越来越流行混搭,从“地质队员”到“苦难诗人”只是一次寻常的跨界。

  这些年总在山水之间前行,耳闻目睹真实的社会底层。

  在一个偏远村庄,他曾看见一个老人在田埂上趴着,只因绝症,便倚赖偏方,抓一种虫子生吃,希望可以治病救命。

  老人强烈的求生欲触动了张二棍,对苦难的描摹讲述的是对卑微生命的解释和探求。他说,“生命无法与诗歌分离,写诗让人绝望,也让人更热爱生命”。

  在峥嵘甚至苦难的生活中栉风沐雨,以诗歌探寻生命的真谛,或许正是这种相似性形成了诗坛的“南余北张”现象。

  写诗是从“目之所达”到“精神所见”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孩子

  摁着自己的头,

  往墙上磕

  我见过。

  在县医院

  咚,咚,咚

  他母亲说,让他磕吧

  似乎墙疼了

  他就不疼了。

  ——张二棍《穿墙术》

  谈到《穿墙术》这首诗,李强问张二棍是否真的看见过撞墙的场景,才创作出这首深刻的作品。张二棍说,“生活中我并没有见过一个孩子去撞墙,但我见过孩子被他母亲带着去医院,这就足够了。”

  他曾在非洲目睹大象被捕杀,见过部落唯一幸存小女孩对已逝母亲的连连呼唤。他说,我见过的苦难远比我写的更苦难。

  他认为,诗歌就是用目之所见去抵达一种精神所见,不必是亲身经历的,但它反映的是真实的世界。诗歌是有空间和张力的,能赋予事物以生命,让所述之物是包容的,关怀的,寄予温暖希望的。

  不是诗歌缺少读者,而是读者缺少诗歌

  提问环节,一位来自大学诗社的学生问及诗歌与大众的关系。面对诗社在校宣传,总是“吓跑”同学,他很苦恼。对此,张二棍表示,“不是诗歌缺少读者,是读者缺少诗歌。”

  张二棍认为,现代诗歌与大众之间的隔阂,与人们所受的诗歌教育相对贫乏有关。“课本上诗歌很少有现代诗人的诗,导致大家都以为诗歌就是考试所背的古诗”。他期待更多年轻人可以接触现代诗,“它将为读者带来新的发现”。

(作者: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