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城市生活

留住孩子般的诗性,朵渔:我不做书房里的诗人

发布时间:2018-10-22 17:08:41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姜正泽)21日,秋雨纷纷,2018武汉诗歌节依旧气氛热烈。上午,在中国诗人面对面·朵渔专场,著名诗人朵渔与李建春的对谈演绎了“诗会”的真正之意,有真诚交流,亦有精彩交锋。

  作为“读诗吧,孩子”诗歌公益项目执行总监,朵渔说,孩子最接近诗,与其让他们成为诗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由地表达。

  孩子天生有诗性

  朵渔曾在出版社就职十年,此后多年坚持独立写作,编过诗刊、做过诗歌网站。近年来,他专注于诗歌公益,对于李建春提问其做公益的初心,他直言,“一个诗人除了写作,能做点什么就去做”。

  他说,他不愿做书房里的诗人。一次多达几千份的初中学生诗作,曾让他颇有触动。“他们既没有习得现代诗的写作技巧,也完全丧失了童心”。

  反观四、五岁刚刚学会言语表达的孩子,他们常常语出惊人,能说出专业诗人也写不出的句子。

  朵渔对山东一所乡村小学的学生记忆犹新。在听了他20分钟的讲授后,他要孩子们想说什么就写下来。一个小女孩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为什么这么美丽,比蝴蝶还要美丽。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比班长还要聪明”。

  这样灵妙的语言,让朵渔更加坚定,真诚、自由才是诗歌应有的精神土壤。于是,在对孩子的诗歌教育中,他与同事们从不推荐任何成人诗作,只引导、培养孩子自由、天然的性灵。

  他说,与其让他做一个诗人,不如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我。

  诗人应是真实完整的人

  主持人李建春将朵渔的诗主题归纳为“生、死、爱、欲、信”,朵渔深以为然。

  朵渔坦承,自1998年写下《高原上》,自己才真正开始写诗,回望自己20年写诗生涯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

  作为曾经“下半身”诗歌的参与者,他曾指出,“下半身”实际是指诗歌的“真实、具体、野蛮、性感、无遮拦”。21日,在面对面现场,他笑言,“‘下半身’曾经对我是问题,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

  很多诗人不愿触碰“欲”,朵渔认为,身为一个真实的人,生、死、爱、欲必须都要触及,对一个诗人来讲,更需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你连一个完整的人都不是,你说什么都是鬼话,都是胡话”。

  警惕“堂皇的虚荣”

  对于世界的本源以及诗歌的终极目的,主持人李建春与朵渔有着较大的分歧。朵渔认为,“如果没有终极信仰,终极拯救的世界观,一个诗人的写作是荒诞悲剧的”。

  作为70后诗人,朵渔正经历着“堂皇的虚荣”阶段。他坦言,人到中年很容易堂而皇之地自我虚无化,越来越认同一些规则,越来越宽容,如他诗里所言,“愿意让假意的客人为你点烟,对自称朋友的坏人也可以接受”。

  他经历了一段执着于写“一句顶一万句”箴言的时期,但他逐渐发现,每行诗如格言一般,却显枯燥乏味,诗里枝繁叶茂的东西越来越匮乏。于是,他又回到真诚的写作之中。

  与很多诗人不同,朵渔写诗的同时,还会进行大量散文写作。他说,这让自己想表达的理念可以传达给读者,也可以滋养自己的诗歌写作。

  “现在我写得很慢,有时半年才写一篇随笔”,朵渔说,作家桑塔格写一篇章需做16本笔记,他也会更严谨、有意识地写作。“这样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