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六旬男子因肺部肿瘤缠血管“无法手术” 专家妙手“拆弹”逆转绝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18:2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刘姗姗)拳头大的肿瘤包绕肺动脉,湖北十堰一位六旬男子被查出肺癌,一度被判定为“无法手术”。绝境之际,规范化治疗为他打开了希望之门——肿瘤显著缩小后,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胸外科专家团队迎难而上,通过3D胸腔镜微创手术和高难度的肺动脉成形术,不仅完整切除肿瘤,更保住了更多的健康肺组织。

胸外科专家团队正在查房。通讯员供图

来自湖北十堰的张先生(化姓)今年62岁,有30多年吸烟史,每天至少一包烟。五个月前,他在体检中发现左上肺长了一个约拳头大小的巨大肿瘤。更棘手的是,肿瘤位于肺门,属于中央型,还包绕着肺动脉,穿刺诊断结果更是如晴天霹雳——肺部鳞状细胞癌,而且已是IIIA期。

“肿瘤太大,侵犯重要血管,肿瘤不仅包绕左肺动脉,淋巴结也已受侵,直接手术不仅很难切除干净,还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当地医生告知“无法手术”,这让老张一家瞬间陷入绝望。

然而,命运的转机悄然出现。经过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 + 免疫治疗后,老张肺部的巨大肿瘤显著缩小,体积退缩了近一半。

看到希望的老张一家慕名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郭家龙主任医师。专家团队经过详细评估,认为手术存在可行性,但挑战依然巨大。虽然肿瘤缩小,却仍紧贴肺动脉主干,直接切除极可能导致血管缺损、大出血;而且经过新辅助化疗,患者肺部的解剖结构和层次发生改变,淋巴结与血管紧密粘连,解剖不清,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面对挑战,郭家龙主任医师团队决定迎难而上,为张先生实施“3D胸腔镜左上肺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左肺动脉成形术”。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微创手术,其核心难点在于“左肺动脉成形术”——并非简单地将受侵血管一并切除,而是精准切除病变血管段,再将健康血管两端像嫁接一样完美吻合重建,避免了全肺切除,最大限度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

术中,团队借助3D胸腔镜的立体视野,小心翼翼地在粘连组织中分离。为防止大出血,专家团队预先对左肺动脉主干进行了预阻断。最终,手术团队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并完成了精细的血管重建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意味着肿瘤细胞在病理层面上已被完全清除。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暖心关怀也让家属感动不已。因为病痛折磨,老张睡眠质量很差。每天晚上,护士夜间巡视病房时,都特意避免打开病房照明灯,而是拿着发出柔和微光的手电筒,脚步轻轻来到病床前,仔细观察引流管有无异常和老张的生命体征。这份细致入微的照顾,让老张的女儿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此外,术后的快速康复同样离不开医护团队的专业与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往往面临强烈疼痛,这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咳嗽,还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程晶护士长与护理团队在术前就对老张进行宣教指导,术后更是鼓励他进行有效咳嗽及下床活动,通过良好的疼痛管理,助力老张快速康复。

患者家属送锦旗感谢医护人员。通讯员供图

“从‘无法手术’到肿瘤清除,简直像做梦一样。”出院前夕,张先生的女儿专门为医护人员送上了一面特制的锦旗,锦旗上的28个字,道尽了全家人重获新生的喜悦与感恩:“终极BOSS瘤动脉缠,神之一手定乾坤,恩同再造情似海,妙手回春焕新生。”

该院胸外科郭家龙主任医师介绍,这例复杂肺癌手术的成功开展及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得益于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以及医护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无法立即手术”绝不等于“绝望”或“放弃治疗”。通过新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规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以使一些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显著缩小、降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责任编辑:班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