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琳 范天汝 通讯员常静 江盈 编辑万妍)8月18日上午,湖北剧院内掌声雷动。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21名听障学生以一支淬炼数月的《凤凰》,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舞台上完成震撼亮相。他们用肢体语言诠释着荆楚文化中凤凰吉祥向善、昂扬生长的姿态,更展现出武汉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风骨。
《凤凰》选段。通讯员供图
临危受命 集训加练备凤舞
今年四月,为在全国汇演中展现湖北特色,省残联将曾惊艳省团拜会的群舞史诗舞台剧《荆楚映象》选段《凤凰》,交予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舞蹈队。彼时时间紧迫,4月启动集训,5月中旬便要完成参赛录像。
当得知将演绎杨丽萍舞剧中象征吉祥与向上力量的《凤凰》选段时,孩子们眼中燃起热忱。他们主动压缩所有休息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全情投入排练;晋级决赛后,整个暑假又开启30天封闭强化训练,只为让“凤凰”展翅更添力量。
无声战场 把节奏刻入骨髓
《凤凰》选段。通讯员供图
对听障舞者而言,《凤凰》复杂的节奏变化堪称“拦路虎”。独舞需精准拿捏凤凰的灵动韵律,群舞时巨大翅膀完全遮挡视线,连老师的手势指挥都无从捕捉。“很多时候,他们根本看不见引导信号。” 指导老师坦言。
为破难局,老师们创新多种排练方式:将节奏强弱变化拆解成数字口令,敲大鼓传递震动感知,让学生相互拍打提醒,甚至通过面对面呼吸与动作传递,在彼此默契中校准内心节拍。孩子们一遍遍重复练习,让每一个鼓点、每一次转身都化为身体本能,最终在无声中构建起精准的律动世界。“群舞的整齐,全靠千锤百炼磨出来,没有半点捷径。”指导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负重起舞 用信念铸就双翼
演出结束后演职人员合影。通讯员供图
每只道具翅膀重达五六斤,初练时孩子们常因失衡摔倒。为适应重量,他们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绑在手臂上模拟训练。高强度排练中,学生伍锦慧小臂拉伤,却咬着牙说 “我能克服”,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忍痛完成关键录像。这股韧劲,正是整个团队的缩影。
在30天的集训期间,孩子们每天训练超8小时。“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还要加练体能和基本功。”指导老师解释,“翅膀很重,如果想要完成翅膀的每个定格动作,就需要反复练习和打磨,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涅槃时刻 金凤展翅耀苍穹
《凤凰》选段。通讯员供图
舞台上,21名舞者共同构成翱翔的金色凤凰,左右各十人如巨大双翼整齐舞动,中间领舞昂扬向上。荆楚文化的浪漫神秘与凤凰向阳而生的精神,在此刻震撼绽放。
从四月临危受命到八月决赛舞台的完美绽放,这群听障少年以身体记忆节奏,用不屈信念托起重翼,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涅槃”。这份成功,源于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淬炼。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在舞蹈领域实力雄厚。多年来,学校为中残联艺术团、全国各特殊高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舞蹈人才,舞蹈节目在全国获一等奖十多次。四个月前,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参演的舞蹈《旗帜》,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舞蹈类一等奖。如今,他们再次以《凤凰》之舞向全国展现湖北特殊青少年的昂扬风貌,为荆楚大地再添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