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10年建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武汉文脉》首批7种21册图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0日14:49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胡新) “国有史,地有志。”4月9日,《武汉文脉》融合出版工程第一批编纂出版成果在武汉会议中心发布,首批7种21册图书面世,这标志着武汉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现场展示的《武汉文脉》首批7种21册图书。记者万建辉 摄

《武汉文脉》旨在全面摸清武汉地方文献家底,梳理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文献资料数据库,以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该工程去年6月正式立项实施,计划用10年时间形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融合出版产品,其中编纂出版纸质图书不少于500册。分为甲、乙、丙三编,分别收录与武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史料和研究成果。

《武汉文脉》总编辑、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介绍,《武汉文脉》首批推出图书共7种21册,以武汉地区旧方志为主,包括《〔同治〕江夏县志》《〔民国〕夏口县志》《问津院志》《〔光绪〕汉阳县识》《〔乾隆〕汉阳府志》《〔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大别山志》。

《武汉文脉》首批成果发布现场。记者万建辉 摄

第一批7种图书,分别从人们熟知的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地域范围出发,依据历史上武汉所属府、县等不同级别区划选择不同时期的旧方志进行影印出版。如《〔康熙〕湖广武昌府志》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该本为初印本,相比世界各地其他机构所藏版本诸家序言与正文首尾俱全,笔画清朗,尤其珍贵。

除上述几种地方旧志外,《武汉文脉》首批成果还收录了两种更具武汉历史文化特色的志书《问津院志》《大别山志》。据介绍,《武汉文脉》编纂出版工作将全面展开,与首批成果全为旧志不同,今年计划推出成果涉及甲、乙、丙三编,同时也将统筹考虑相关数字化工作。

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4家单位获赠《武汉文脉》首批图书。记者万建辉 摄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萨仁高娃表示,国图作为国家总书库,一直为各地方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国图将尽己所能,愿意继续为《武汉文脉》的编纂,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发布会上,武汉出版集团向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4家单位赠送了《武汉文脉》首批图书。

【责任编辑: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