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范天汝 通讯员 向智、杨丽芳、刘诗雨、杨鹏、夏佳伟、王超、许英)11月14日,武汉举行主题报告会,展现加快推动“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加速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生动实践。
报告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武汉交通经济向上向好 交通建设项目落地开花
今年以来,武汉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坚强支撑。报告会上,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贺敏展示了一组交通经济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11亿元,增速13.3%,居全市各行业第一,占GDP比重8.2%,创历史新高;5A级物流企业22家,居全国第三,A级物流企业438家,居全国第一。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贺敏作主旨报告。通讯员供图
“我们担当城市现代化建设‘主力军’,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贺敏从公路、航空、水运等领域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汉南长江大桥、“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武汉港等重点交通项目。
今年1-10月,天河、花湖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48条,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98.6万人次;中欧班列国际通道56条,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8个城市;近洋直航航线4条,运送集装箱5.2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2627.4万人次,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8.7%,城市客运日均出行超700万人次,轨道交通单日最高客运量597.5万人次,创历史记录。“我们聚焦运输保障,人流物流展现活力,武汉国际运输更畅了,客流强度更大了,物流成本更低了。”贺敏说。
报告显示,通过打造智慧中枢,武汉建成了武汉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1.5万台巡游车接入车载智能终端;坚持绿色推动,清退临时砂石码头10个,治理尾气超标运营车辆2.8万台次;发展低空经济,武汉13日发布18条低空商业试点航线,空中游览、无人机配送等场景成为现实,这是武汉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推动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
贺敏介绍,围绕“人享其行、货畅其流”,武汉开展交通服务提升行动。“蔬菜公交”、“通学专线”、“旅游专线”便利了市民生活;文明纳凉点、一站式服务让地铁乘车更舒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万公里,街镇全部实现“双通道”连通,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达100%。
贺敏说,武汉将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实现5分钟上公交地铁、30分钟上高速或铁路、50分钟到机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优化长江、汉江岸线资源;形成临港、临空、临铁、临站枢纽经济集群,进一步巩固交通支柱产业地位。
铁路:加快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型”高铁枢纽
报告会上,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殿明向现场观众分享了铁路在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担当作为。
王殿明介绍,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全力推进沿江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新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重点项目,加快形成“五主多辅”的铁路客站格局,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衔接 12 个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铁枢纽。
“飞驰的高铁正源源不断吸引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武汉汇聚。”王殿明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地区铁路发送旅客 6560.5 万人次、同比增长 9%,武汉出发和到达人数均进入全国前十。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10年,进出货超千亿元。王殿明介绍,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对外开放战略通道作用,开发跨境运输线路 56 条,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8个城市和地区,武汉产的光电产品、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搭乘班列走向世界。
水运:阳逻港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报告会上,湖北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政现场分享了湖北港口发展变迁的故事。
“11年来,我们接续奋斗,阳逻港成功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董政说,湖北港口集团以阳逻港为原点,累计开辟30多条集装箱航线,60多条多式联运通道,构建了“覆盖省内、通达全国、辐射世界”的航线网络。如今的阳逻港,灯火璀璨,集装箱卡车往返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铁路也已经铺进港区,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
公路:1.6万个“神经元”实时感知道路结构健康
在高速公路道面创新性植入“神经元”实现交通事故秒级响应、能钻进钢桥U肋内部进行焊接作业的全自动数字化机器人、可覆盖全省 6000 多公里高速路段形成交通事件检测等智慧化能力的“交投大脑”……报告会上,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詹建辉展示了该公司牵头研发的系列“新板眼”,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我们融合光栅阵列传感技术,在高速公路道面创新性植入1.6 万多个“神经元”,打造“触觉+视觉+听觉”综合感知系统。”詹建辉通过视频展示了湖北交投集团在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的全时全域全天候智慧高速路。通过这些“神经元”,可以实时监测道路结构健康状况和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及时预警病害和故障。
航空:去年武汉中转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第一
报告会上,武汉天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小平分享了湖北机场集团在交通优势转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及枢纽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天河机场作为武汉的空中门户,依托2小时高铁圈及1.5小时飞行圈,借力覆盖全国90%经济总量区域和80%人口的区位优势,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0余条,基本形成“洲际连通、亚太通畅、国内畅达”的航空运输网。
花湖机场着力重构航空物流格局,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货运航线81条,基本形成“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快货物流圈,助力‘武汉造’产品走向世界。
左小平介绍了武汉天河机场的中转服务,通过全流程自助服务与“无纸化通关”、“一张脸通行”,2023年武汉中转旅客吞吐量激增至308.8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95.9%,增速居全国第一。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的验收,标志着武汉机场正式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的国际一流航空枢纽行列,与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并肩而立。
苏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正当其时
“武汉市委提出的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正当其时,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11月14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交通运输专场现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分析了武汉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苏剑认为,在国内大循环层面,武汉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际大循环层面,武汉作为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加强中欧班列(武汉)等国际班列的运营和拓展,武汉形成了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
武汉如何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优势?苏剑表示,武汉要大力发展智能化与信息化、坚决推进绿色化与低碳化、积极打造多元化与融合化。
据悉,今年的主题报告会是2022年“武汉这十年”、2023年“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延续和深化,由市委宣传部联合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举办,旨在展现武汉强化使命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作为和澎湃动能,凝聚勇毅前行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