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箴与患者合影
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建立微信交流群
王箴在朋友圈分享心得诗歌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黄涛、林琳 )“我来了,来这最危难之地,圆那一个儿时的英雄梦,梦中有白衣胜雪,梦中有侠骨柔情,梦中也有妙手仁心……”2月19日,安徽省第六批援汉医疗队王箴医生初至武汉,便被这座万家灯火却又空灵静谧的城市所触动,当即写下了自己抗疫工作的第一首诗——《我来了》,随后20几天里,王箴时常将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
王箴今年40岁,毕业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生活中,自己常被一些人和物所打动,每当此时,文字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那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感觉。诗歌也会赋予自己勇气和智慧,去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王箴说,读文写诗是繁忙的工作之外,闲暇时最乐于选择的休息方式,诗歌创作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做医生可以一辈子为民,很开心;遇此国之时艰,可以为国,更是乐意。”王箴说,疫情暴发后,他与战友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一封封沉甸甸的请战书,见证了白衣执甲,冲锋驰援。王箴所在的安徽省第六批援汉医疗队共集结了145名医务工作者,其中,王箴所在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派驻了101名医护,2月22日,王箴和队友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重症病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王箴贴身衣服经常是湿透的状态,护目镜套在近视镜之外,时间久了,眼前的雾气常常会让他的视线变得模糊,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和同事减少工作热情。
作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箴从医17年以来一直坚信,要将重症医学的“整体观”理念在团队中推广,他和同事一起为团队设计整体诊疗流程,和护理专家一起组建MDT(多学科诊治)队伍,构建分级护理服务体系。
“您现在感觉好点了吗?头还晕吗?”“不要怕,我们就在你身边!”……针对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王箴每天都会去病床旁,耐心的为不同的病人分析病情,鼓励患者拾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他说,有的重症病房患者通常精神压力大,很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为让患者克服对病魔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情绪。在王箴和同事的耐心疏导下,病区患者整体情绪呈现向好的态势。
3月6日,王箴早晨例行查房,见38床的患者病况趋好, 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又写下了一首诗《欣喜》来纪念这个时刻:“她欣喜的目光坠着颤颤的珠子,笑已溢出心窝,额前的纹路也晕出久违的一春芳意……”王箴欣慰地说:“现在重症病房转出的病人越来越多,原本收满病人的40张床位,现在只有20余位患者,减少了快一半。”
在武汉抗击疫情的20多天里,王箴和他的同事们收获了太多的感谢。为了让患者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也为让医护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需求,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医护专家和患者一起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微信交流群。这个群名称从一开始的“江城一家亲”,到后来被患者改名为“希望的天空”,不少患者们纷纷在微信群里为医护点赞。“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转,最开心的就是看到他们康复出院时招手和我们说再见。”王箴动情的说。
附:安徽省第六批援汉医疗队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箴所作的抗疫诗歌
1、《我来了》
题记:2月19日,初至武汉,被友人问起为何选择逆行,笑谈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来了
来这最危难之地
你问为何?
我装着思考人生
却内心在喊
可以圆那一个儿时的英雄梦
梦中有白衣胜雪
梦中有侠骨柔情
梦中也有妙手仁心
我来了
来这最需要人的地方
我不问为何
只知道
我的血在烧
2、《欣喜》
题记:3月6日,早晨查房,和38床病友交流,病况趋好,倏忽瞧见窗外一抹绿意,我与病友俱欢颜。
她欣喜的目光
坠着颤颤的珠子
笑已溢出心窝
额前的纹路
也晕出久违的一春芳意
而窗外
这春呵
躲过冬的坚硬
从料峭中被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