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王夫之、刘龙腾)33岁的胡世林是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王通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区城管局当过城管队员,后来被区文明办抽调几年,从事文明创建工作,会画画。
“斗笠大侠”胡世林为村民送去代购的瓜子
去年元月,离江夏城区60公里远的老家王通村村委会换届,他满票当选。全村户籍人口728人,常年在村里居住的90人,他和村里另2名干部一起,为这些大多是老年人的村民服务。平时下雨,总是戴着斗笠走村串户,被村民称为“斗笠书记”。戴上斗笠,他像一位江湖游侠。防疫期间,只要下雨,胡世林准会戴着斗笠出现在村民的家门口。
当了一年村支书,胡世林带领村民清洁村湾、美化环境、修缮房屋,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世林上门为老年人送物资
一家四口都在防疫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展开后,胡世林和另2名村干部一道,每天消毒、发口罩、量体温、代购生活用品和药品,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人手忙不过来,他的父亲胡本江主动伸出援手,当上了防疫志愿者,协助村里消毒、量体温、卡点值守。胡本江当过兵,党龄39年,在部队的时候就是学雷锋标兵,一贯热心快肠,退伍后当过多年的村干部。
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为改善村民的伙食,胡本江连夜将自己一年多都没舍得捞的鱼塘抽干,总共捞了200多斤野生鱼,全部无偿分给了村民。
胡世林父亲胡本江在抽干的鱼塘捉鱼
胡世林的弟弟也是党员,在邻村一线抗疫,也是一月没有与爱人和孩子见面了。
他的爱人则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五科,这次抽调到血液透析室,为新冠患者透析。他们的孩子才四岁,年前就托付给在江夏城区的哥哥嫂子带,因为防疫,一家三口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过面了。
胡世林说,爱人在一线,尽管我每天很担心她,但是“医护人员的生命,只有一半属于家人,这个时候,她就应该在那里。”他表示,等到抗疫胜利,第一件事就是跟爱人孩子团聚。
要让大家都晓得新冠的厉害
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很多村民认为这里离城里太远,人口密度小,疫情跟他们关系不大,因此照样串门、照样走亲戚。胡世林说,要给他们紧螺丝了,疫情面前,马虎不得。
为营造浓厚的抗疫氛围,没办法制作宣传横幅,胡世林骑摩托车跑到街上,买了一大捆红纸,自己亲自写宣传标语,将每个村民的房前屋后贴满。
光有这些还不够。他的父亲胡本江因陋就简,将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改装成宣传车,“私车公用”,请普通话说得好的年轻人录上宣传内容,绑上扩音器,戴上用废弃横幅做的红袖箍,插上也是废弃横幅做的防疫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每天在各个村民小组循环播放。
胡本江开着电动车做防疫宣传
此外,胡世林还将五个村民小组每个组都建了一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的群主都是他,村民只要有智能手机的,都是群员。几个村干部“每天都往群里丢不少的东西”,让全体村民“都晓得新冠肺炎的厉害性”。
如此一来,王通村很快就做到了疫情防控知晓率百分之百,全体村民对宣传内容烂熟于心,自觉配合村里的工作。
决不能有一个人被感染
腊月底,有141个村民从四面八方回村过年,可谓隐患重重,胡世林紧张得整晚上“躺在床上听雀叫”。第二天,他和另2名村干部挨家挨户登记造册,每天测量一次体温,一直跟踪到现在。
胡世林带领村干部设卡
村民回村过年的,生活物资需求量大。刚开始,有些村民“想溜出去买菜购物”,胡世林通过微信群,采取微信下单、义务派送的模式,解决村民采购所需。为此,胡世林充当义务快递员,每天骑着摩托车,一趟趟不辞劳苦为村民生活物资和药品送药,经常送完货后已是深夜。
有个村民的小孩要吃棒棒糖,胡世林骑车跑了好几公里,满足了村民的愿望。胡世林说,只要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他们才不会出去瞎跑。
1月29日,村里决定封村,全村6个出口封死5个,唯一的供两个村通行的应急通道,前后设了两道关卡,前面用杉树加铁架做成,可以移动,后面的把村里的拖拉机开过来,横在路口,“叫你插翅难飞”。
有一天,他的一个姑姑辈的要出去栽树,到卡点来找他说好话;还有住在邻村的舅舅、小姨也想私自通行,胡世林硬是一个都没放过。
一个多月来,村里除有4个小孩感冒外,至今没有一村民被感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