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湖北(卓尔)国际文学周 刘益善做客省图谈新书创作:文学让人们眼里有美、心中有爱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1日17:10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姜振泽)12月1日,湖北卓尔文学周暨第五届武汉诗歌节系列活动“英雄、历史与底层人生——刘益善新书分享会”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著名诗人、作家刘益善回望《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等3本新书创作历程,分享创作感悟,与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刘川鄂,著名评论家李俊国、著名青年评论家蔡家园展开精彩对谈。

活动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分享会现场,很多观众都是来自高校的文学爱好者。刘益善和嘉宾寄语年轻创作者洞察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人性,在创作中勇于超越世俗意义上的道德观。希望年轻人在文学中构建理想生活,慰藉心灵,通过阅读让眼里有美、心中有爱。

开场前,刘益善回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说自己在江夏金水河畔的乡村长大,从小就喜欢乡村民歌、民乐、打鼓说书,后来从事了自己喜欢的文学编辑工作,一干就是46年。“很高兴这辈子做的事是我感兴趣的,很值得也很快乐”。

活动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讴歌了“时代楷模”张富清的英雄人生。刘益善介绍,为创作这首长诗他去来凤县见到了老英雄张富清本人,老人祥和宁静,握手的瞬间感觉情感一下子“打通”了,“我半蹲着仰望他,就像看着自己的父亲”。

“写作者和被写对象如果在感情上相通,作品成功率比较大”。刘益善用半个月的时间创作出8章3200行长诗,在《湖北日报》《光明日报》《芳草》等报刊杂志刊登后引发读者强烈共鸣。青年评论家蔡家园认为,刘益善创作出一个血肉丰满、可爱可亲的英雄形象,诗歌语言质朴凝练,为英雄书写起到了示范作用。

“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并钩沉陈历史学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这是《曾侯乙编钟那些事》成功之处。”刘益善回忆当时受邀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编钟创作,他查阅大量资料,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纪实风格讲述文物发掘背后的故事,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刘川鄂评论说,这本纪实文学增强了楚地文物的自豪感,真切有意义,精细有诗意,书中有很多精彩而真实的故事。这本书阐明历史的意义,不是用来背诵和记忆,而是用良知的眼睛去发现事实。

短篇小说集《拐弯的地方叫堤角》取材于刘益善的家乡记忆,16篇小说聚焦生活在金水河畔的小人物,反映人性的善与恶。刘益善说,青年时期的记忆与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著名评论家李俊国表示,刘益善描写的小人物与大时代紧紧关联,在其叙述中看到了沈从文的风韵,生动的细节捕捉营造了很强的“在场感”,这种贴着人物写作的模式非常可贵。

活动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现场刘益善将3本新书赠予湖北省图书馆,并接受对方颁发的收藏证书。

【责任编辑:艾凌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