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湖北(卓尔)国际文学周 中外诗人对话:整个世界都是中国新诗的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1日13:31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一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姜振泽)11月29日下午,2019湖北(卓尔)国际文学周主题论坛在卓尔书店举行。中外诗人以“中国诗歌与世界”为题展开对话。

“香港诗歌之夜”特邀诗人德国诗人恩尼斯特·维茨纳、尼日利亚诗人苡若玛·恩梅彬忧、塞尔维亚诗人安娜·里斯托维奇、日本诗人松崎义行、旅日著名诗人田原、中国台湾金牌词人方文山等20余位中外诗人,围绕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诗歌的发展进行了一场深入多元的讨论与探析。

活动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诗人们认为,当今世界诗坛的交融互通越来越密切,只有既传承本国古典文学传统,又睁眼看世界吸收多种文化,才能成为一流的诗人。

外国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关照人类命运

“我与中国诗歌很早就结缘。”德国诗人恩尼斯特·维茨纳说,上世纪80年代,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翻译一系列中国诗歌,在德国引起强烈关注。1986年,在法兰克福书展,有书商提出将维茨纳的诗歌引进中国,维茨纳担心中国读者对他并不熟悉,出版一事便被搁置。30余年后,他终于来到中国,成为湖北(卓尔)国际文学周的特邀嘉宾,他深叹中国诗歌的浓厚氛围与诗歌作品的多元丰富。

关注女性题材的尼日利亚诗人苡若玛·恩梅彬忧表示,自己很注重个人化的多样表达,在中国诗歌中发现了很多充满力量让其获益的女性作品。

苡若玛·恩梅彬忧。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塞尔维亚诗人安娜·里斯托维奇则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她说,中国古代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韵律优美和自然写意,用最少的字句组成了美妙的诗歌。

“中国诗歌对猫在家里写作的日本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日本诗人松崎义行直言,日本诗歌曾盛极一时,人们以诗歌语言让生活变得美好。但随着互联网等媒体的兴盛,诗歌逐渐淡出普通大众的生活,诗人的关注视角逐渐变得狭窄。

松崎义行。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他介绍,当著名诗人、翻译家田原将北岛、西川、阎志等现代诗人作品引入日本时,日本诗人们深受触动。“中国诗人的视野更开阔,他们关照人类命运,关心人类的共同未来,我们应该向中国诗人学习,书写更多关于人类命运的诗篇。”

中国诗人:中国新诗的源头来自世界

“胡适的《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著名诗人、翻译家田原指出,这两本诗集均创作于诗人留学期间,中国新诗的源头来自世界。

“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如果没有世界的滋养,将是另一种面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歌》副主编邹建军说,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戴望舒、北岛、舒婷等人都从世界各国的诗歌传统中汲取了大量营养。

著名诗人、江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强直言,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对其影响巨大,近年来埃及、南非、乌干达等国的诗作同样滋养其诗歌创作。

知名诗人、《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谢克强称中国新诗是“舶来品”。“艾青、徐志摩一代的诗人深受拜伦等诗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诗人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等俄国诗人影响较多,如今诗人们与同宗同祖的日韩文化又交融互通,呈现出更加包容多样的色彩”。

他说,好的诗人都吸收多种文化传统, “只有睁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成为一流的诗人”。

诗歌是诚实神圣的创作

作为中国流行乐“中国风”的掀起人,方文山对古诗词颇有研究。他说,古诗词讲究对仗、韵脚、平仄,是通过听觉形成对视觉文字的记忆,新诗与白话文的兴起让这种诗韵传统逐渐式微。

方文山。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他说,自己日常的歌词是服务于别人的故事、唱片或影视作品,诗歌则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涵,为自己的个人情感服务。“诗人更诚实,创作的诗句就是眼中的世界。”

“我目前只是一个词人,距离成为诗人还有距离。”方文山坦承,他将对诗歌的喜欢当作很神圣的追求,未来继续诗歌的学习与创作。

余幼幼。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年轻诗人需要得到更多包容。”90后新锐女诗人余幼幼说,近年接触拜访过很多国家的诗人,西方对个体的尊重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不同年龄层次的诗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关注与重视。她期待,中国年轻诗人可以获得更多发声机会从而得到成长。

青年诗人熊曼说,年轻诗人近年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较大,但在其看来中国古诗词中的韵律美与悲天悯人的气质同样具有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每个人都面临表达的困境,如何在传统与现代间取舍,如何去除语言的杂质,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值得每个当下的诗人思考”。

颜艾琳。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每个人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中国台湾诗人颜艾琳说,在开放融合、文明互鉴的当下,不能局限在某一个主义里,“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图书馆,都是我们能汲取营养的阅读文本”。

【责任编辑:孙永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