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二中,记者发现学校操场比周边马路低了近2米,偌大的校园就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大盆子。过去一遇大雨,学校就会被淹。武汉市钢城第二中学支部书记童一丁:“下大雨,旁边的水就要涌进来,然后学校就被淹了。那么只有摆课桌,让学生踩着课桌出去。所以当时就叫课桌上的学校。2017年正好进行了一个海绵改造,就把我们学校作为一个重点。”
所谓海绵城市或者海绵区域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记者在钢城二中看到,学校的篮球场、跑道、停车场、兵乓球运动区的地面都采用了透水设施,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旱吸水景沟渠环绕校区。童一丁告诉记者,钢城二中“课桌上的学校”的外号已经成为过去。“雨水通过透水沥青、透水砖、地下管网渗透到蓄水池里面,有40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上面铺上花香进行美化,水经过净化,我们可以浇花,如果大雨,来不及排,可以通过4个高压泵,将水排到外面的社区管网,水不会在学校滞留。”
钢城二中渍水问题,并非个案。青山区碧苑花园社区建成已经近20年,经常出现渍水问题。2017年实施城市海绵化改造后,社区的停车场、路面、锻炼区域全部铺设成透水砖和沥青,增加绿化面积,扩大雨水渗透空间。武汉武钢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利勇:“碧苑花园绿化率从原来的18%恢复到了31%。现在是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
近3年来,作为武汉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改造区的“海绵功能”已经初步显现。武汉市城建局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夏伟:“(比如)2018年9月1号,试点区局部3小时降雨达到179.5毫米,超50年一遇的大暴雨,相应的区域均未出现长时间渍水的情况。”
截至目前,武汉市在青山、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内进行重大水系项目海绵化改造288个;到2020年,全市要完成20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城区总面积的20%左右。